词条 | 每周评论 |
释义 | 每周评论 现代文化期刊。周刊。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陈独秀主编。从第26期起由胡适接编。每周评论社出版发行。至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政府查禁。共出版37期。该刊旨在“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发刊词),内容侧重时事述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先后出过对于新旧思潮的舆论、山东问题、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等专号,陆续介绍了苏俄政府颁布的新宪法、土地法、婚姻法。发表名著《共产党的宣言》(摘译),罗素的讲演《我们所能做的》。在胡适主编期间连载美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演讲录,宣扬实验主义哲学思想。胡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和李大钊的《再论问题与主义》在该刊发表后,展开了一场“问题与主义之争”。该刊所辟“新文艺”栏,发表了不少白话新诗、新小说和外国文学译本。如程生为描写五四运动中各阶层人物政治态度的小说《白旗子》;抨击封建礼教的《名节》;胡适描写青年知识分子贫穷、彷徨生活的《一个问题》。翻译小说有仁译《他们的儿子》、伯恩逊著涵庐译《父亲》、瑞典Strindberg著胡适译《爱情与面包》;意大利文豪Enrico Casterlnuovo著,天风译《一封未寄的信》等。“文艺时评”栏载有关于文学与戏剧的改革的文章,如涵庐的《我的戏剧革命观》、仲密的《论黑幕》、《平民文学》、《中国小说里的男女问题》等,以及苏曼殊等批判林纾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小说《荆生》的文章。该刊是“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旗帜,在国内文坛有广泛的影响。主要撰稿的还有周作人、高一涵、张申府、王光祈等。 黄培玮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77-297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