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
释义 |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现代评论文。瞿秋白作。刊载于1932年4月25日《文学》第1卷第1期。署名史铁儿。文章认为当前主要的工作是创造普洛的大众文艺(即无产阶级的大众文艺),反对反动的大众文艺。为此,他提出要解决五个现实问题:第一、用现在人的普通话来写。必要时用方言土话,要工农群众听得懂读得出来。不用文言、章回体的白话或“五四”式的白话。“五四”式的白话以文言为主要来源,生硬地塞进外国字眼,是非驴非马的骡子话,群众不能接受。第二、要学旧式体裁的故事小说、歌曲小调、歌剧和对话剧等,还要用连环图画。要写朴素的近于口头文学的作品。但不是投降或模仿旧体裁,要改革旧体裁,加进新式的描写叙述方法,创造新形式,如新的短篇说书话本。不要写很欧化的摩登化的不符合群众欣赏习惯的文学。第三、写鼓励群众组织群众斗争、帮助群众理解人生的作品,“要在思想上武装群众”。“五四”时期的文学是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启蒙主义的文学运动。我们则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义的社会主义文艺运动。第四、文艺不能用抽象的议论和说书的方法,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形象,用描写、表现的手法显示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历史的必然和发展。反对浅薄的人道主义的感伤主义,反对英雄决定一切的个人主义,反对没有错误失败只有正确胜利的新团圆主义,反对简单化的脸谱主义。第五、要开展俗话文学革命运动、街头文学运动、工农通讯运动和自我批评运动。只有向群众学习,同群众一起奋斗,无产阶级的大众文艺运动才能胜利进行。文章提出向群众学习,深化了对文艺大众化的认识,并重视人民口头语言,但对“五四”白话运动的历史功绩估计不足。茅盾曾撰文对后者提出异议。 冯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86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