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母亲1 |
释义 | 母亲1 现代长篇小说。丁玲著。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3年6月初版,1941年10月再版。作者原计划这部长篇从清末写起,一直写到30年代初期的农村土地革命。小说以湖南一个小城市及几个小村镇为背景,以几个豪绅地主家庭为中心,表现一代女性是怎样在封建社会制度的千磨百难中走出来的。《母亲》作为3部曲的第一部,只写到辛亥革命前后。因为作者被捕,未能写完。小说的主人公于曼贞出身于书香门第,嫁到江家为媳。婚后10年丈夫去世,身边只有3岁的女儿和襁褓中的儿子。她饱尝了世味的辛酸,曾想脱去少奶奶的袍褂,穿起农妇的衣服生活。于曼贞回娘家吊唁母亲时,看见弟弟云卿到刚开办的男学堂教书,讲民权、共和。听说武陵也要办女学堂,她不顾亲戚的反对,变卖田产,考入女学堂师范速成科学习,并将女儿送入幼稚园。在女学堂里,她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与关心国家大事的夏真红成了莫逆之交。在夏真红的鼓励下,于曼贞上体操课,参加跑步,放了自己的小脚。学业上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她看到祖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立志使孩子们能够“生长在一个光明的世界里,不愿意他们做亡国奴”。辛亥革命的炮声也在武陵引起震荡,就在县城起事响应武汉的头一天清晨,于曼贞和自己的孩子乘船避到50里外的乡下去了。小说的女主人公于曼贞是以作者的母亲为原型,概括了前一代女性的许多特征。茅盾在《丁玲的<母亲>》一文中曾指出:“《母亲》的独特的美点,这就是以曼贞为代表的我们‘前一代’女性怎样挣扎着从封建思想和封建势力的重围中闯出来,怎样憧憬着光明的未来。”作品保持了作者清新明快、朴素细腻的风格。 申殿和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87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