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海上花列传
释义
海上花列传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64回。华也怜农(韩邦庆)著。前30回曾载光绪十八年(1892)二月至十九年(1893)作者自编期刊《海上奇书》(上海)第1期至15期。光绪二十年(1894)刊行石印足本,卷首有光绪甲午(1894)孟春作者《序》,卷末附作者《跋》。翻印本甚多,且多改易书名。如:光绪年间石印小本,改题《绘图青楼宝鉴》;光绪年间上海书局石印本,改题《海上看花记》;光绪年间开通本,改题《最新海上繁华梦》,作者改署“江陵渔隐”;光绪三十四年(1908)日新书局石印本,改题《海上百花趣乐演义》;1922年清华书局(上海)铅印本,卷首增刊许廑父《序》;1926年亚东图书馆(上海)铅印汪原放句读本,改题《海上花》,卷首增刊胡适《序》、刘复《读〈海上花列传〉》文,卷末增附作者《太仙漫稿》;1935年大达图书供应社(上海)铅印本,卷首增刊韦月侣《小引》;1982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标点本,卷末增附作者《太仙漫稿》、整理者《整理后记》和《〈海上花列传〉方言简释》。另有1932年广华图书馆(上海)铅印本,增为6集96回。

该书是以清末上海为背景,以妓女和狎客为描写对象的狭邪小说。其中心故事是写赵朴斋一家的遭遇。赵朴斋原为农民子弟,因家境贫寒,赴上海投奔舅父洪善卿,以谋生计。因经不起花花世界之诱惑,渐染吃喝嫖赌恶习。洪善卿发现后,即令其返乡。赵朴斋阳奉阴违,潜返上海,沉溺更深,终致沦为洋车夫。洪善卿偶而发现,函告其姊洪氏。洪氏遂带其女赵二宝,赴上海寻子。及至一家人见面后,又都留连忘返,以致滞留上海。洪善卿劝之而不听,遂置不顾。赵家3口盘缠告罄,生计无着,赵二宝又受人之骗,遂挂牌为娼,艳声顿噪。既而有南京史三公子垂涎二宝美色,携至其别墅消夏,并谓欲娶二宝为妻,特返南京筹备。二宝自以为行将得所,遂不再接客,并借债置办嫁装,以待迎娶,而久等史三公子不至。派朴斋赴南京探听,得知史三公子即将迎娶扬州富商之女。二宝得讯昏厥,被救苏醒。因欠债已至三四千金,只好重操旧业,继续为娼。又遇恶少赖公子行凶,房间什物被毁。二宝悲愤欲绝,矇胧入睡,梦见史三公子前来迎娶,惊恶梦而醒。故事也至此中断。作者自《跋》谓将续作,终未见其问世,而故事实亦告一段落。作品除写赵氏一家的遭遇外,又以赵二宝为线索,广泛描写了晚清上海妓界、商界、官场以及下层社会的各种人物,其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描绘之生动,暴露之深刻,可与同时代之谴责小说相媲美。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曰:“然自《海上花列传》出,乃始实写妓家,暴其奸恶,谓‘以过来人现身说法’,欲使阅者‘按迹寻踪,心通其意,见当前之媚于西子,即可知背后之泼于夜叉,见今日之密于糟糠,即可卜他年之毒于蛇蝎’(第一回)。则开宗明义,已异前人,而《红楼梦》在狭邪小说之泽,亦自此而斩也。”“作者虽目光始终不离于赵,顾事迹则仅此,惟因赵又牵连租界商人及浪游子弟,杂述其沉湎征逐之状,并及烟花,自‘长三’至‘烟花间’具有;略如《儒林外史》,若断若续,缀为长篇。”且“记载如实,绝少夸张,则固能自践其‘写照传神,属辞比事,点缀渲染,跃跃如生’(第一回)之约者矣”,从而达到了“平淡而近自然”的艺术境界。胡适《〈海上花列传〉序》则称赞该书“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且“富有文学的风格与文学的艺术”。其“长处在于语言的传神,描写的细致,同每一故事的自然地发展,读时耐人仔细玩味,读过之后令人感觉深刻的印象与悠然不尽的余韵”。

裴效维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5076-507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6: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