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宗泐
释义
宗泐1318—1391

明初诗僧。字季潭。临海(今属浙江)人。洪武初,诏举高行沙门,宗泐居其首。后命住天界寺。洪武十一年(1378),明太祖以佛书有遗佚,命其领徒30余人往西域求之。洪武十五年,得《庄严》、《宝王》、《文殊》等经还朝、授右善世。其后胡惟庸谋逆案牵涉到宗泐,明太祖对其特原宥之。洪武二十四年病卒。他著有《全室外集》10卷。其诗善于借助景观,抒写情怀,善于运用历史典故生发感慨,如他在开封所写的《登相国寺楼》:“冬日大梁城,郊原四望平。云开太行碧,霜落蔡河清。欲问征西路,兼怀吊古情。夷门名尚在,无处觅侯赢。”写得疏朗清峻。他如《发扶风》、《过凤翔》、《到河州》等诗作皆具有这样特长。他颇注意熔铸诗句,往往能做到语淡而意隽,如《和徐大章登南天竺山楼韵》:“乡山数点海东际,客路十年湖上头。”《钱塘怀古》:“白雁不知南国破,青山还傍海门孤。”《偶作一首》:“好花都向雨中尽,幽鸟忽来林外鸣。”《偶作次王以中韵》:“白露湿阶凉气早,青灯照壁雨声疏。”其集中有不少应制诗与赠答诗,则较为刻板、俗套。

郑江旭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98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18: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