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小诗创作潮流 |
释义 | 小诗创作潮流 现代文学现象。“五四”新文学运动高潮过后,诗坛上出现了一股小诗创作潮流。小诗是受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和日本俳句、和歌的影响而出现的,同时也与中国古代的短诗歌谣有着渊源关系。它简捷轻盈,便于抒发零星的感受,一度为不少诗人所喜爱,在许多报刊上纷纷发表小诗,从而形成了创作的潮流。这一潮流的形成,周作人的提倡和带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自己动手写了不少小诗,而且发表了《论小诗》一文,对小诗的产生、特点、代表诗人及其作品作了剀切的分析,这对当时蓬勃兴起的小诗创作热潮推动甚大。在此潮流中,成就较大的是冰心。她受《飞鸟集》的启示,“仿用他的形式,来收集我零碎的思想”(《<冰心全集>自序》),写出了许多小诗,以后结集出版了《繁星》和《春水》两本诗集。她的小诗大多明丽隽永而又富于哲理,发人深思,但也有一些作品显得单薄,流于空泛。其他诗人的小诗也各有特色。宗白华的诗崇尚自然,多写风景,风格柔和清丽,与冰心有相仿之处。徐玉诺的诗以理见长,较少写景。何植三的诗擅于白描。还有许多诗人也作了不少小诗。1923年底宗白华的小诗集《流云》出版后,“小诗渐渐完事,新诗也跟着中衰”(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五四”后的小诗多注重描写身边琐事和个人的经验感受,缺乏深广的社会内容。但小诗的出现丰富了新诗坛,对以后的新诗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和借鉴的意义。30年代直至抗战时期,仍然有诗人从事小诗创作,但其内容和形式已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而且始终未能形成创作潮流。 臧恩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70-371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