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文学翻译问题的讨论
释义
文学翻译问题的讨论

现代文学现象。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后,《小说月报》上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翻译问题的讨论。2月10日该刊第12卷第2号首先刊登周作人和沈雁冰的一组通信。周作人提出,对外国文学作品应分“不可不读的及供研究的两项”,前者“大抵以近代为主”,应优先译出,对后者的研究则应“酌量”。沈雁冰表示赞同,并进一步提出,要“少取讽刺体的及主观浓的作品,多取全面表现的,普通呼吁的作品”,以“振兴人精神”。接着,该刊第12卷第3号和第5号分别发表郑振铎《译文学书的 三个问题》和沈泽民《译文学书三问题的讨论》,就文学作品能不能翻译等问题进行讨论。郑文认为,“无论是散文或诗歌”都是“能够很精密的翻译的”,但必须“忠实”“原作的意义”、“风格与态度”,而且要“不失其流利”,即不抄袭原作的情感,却“要用自己的情感来产生出一个完全相似的东西”。沈文则认为文学作品是“不可译”的,因为翻译者无法把原作者的“情绪”、“风格”以及原作中反映的风土人情等完全传达出来,总不免要有些走样。但为了让“文化穷荒的中国”了解“世界文明”,我们还必须“尽能力译去”,只是“要注意艺术的精神方面务求表现,而不过重形式”。沈雁冰在该刊第12卷第4号发表《译文学书方法的讨论》,指出文学翻译中原作的“神韵”与“形貌”无法两全,须以“神韵”为重。

钦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3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