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狂人日记
释义
狂人日记

现代短篇小说。鲁迅著。初载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初收入北京新潮社1923年8月版《呐喊》。作者1918年8月20日给许寿裳的信中曾谈到写作本篇的动机:“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成此篇。此种发现,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后来又自述,本篇“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

作品由篇首的附识和狂人的十三段日记构成。作者利用早年获得的医学知识,真切地描写了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同时又根据自己对封建礼教、家族制度和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深刻剖析,借助狂人本来所有而在病中以曲折方式表现出来的反封建进步思想,寄寓了丰富深刻的反封建的战斗内容。狂人看到赵贵翁奇怪的眼光和人们的议论哄笑,感到凶险和惊恐,他从狼子村遭荒吃人的消息联想到古来时常吃人,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吃人”二字。作品通过狂人的这种感受,揭示了几千年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小说接着写狂人的大哥让他在家中延医诊治时的幻觉和狂态,借助他奇特的联想、跳跃式的思路和直言无忌的性格,对封建统治者利用封建礼教吃人并使人人相吃的手段,对封建礼教和家族制度的残酷和虚伪做了淋漓尽致的揭露。狂人力图劝转吃人的人,责问他们:“吃人的事,对么?”“从来如此,就对么?”警告他们:“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最后喊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声。作者借此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永恒性提出了公开的挑战,表达了对中国和人类光明前途的预言和呼唤。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体式的白话小说。在艺术方法上,它将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融合在一起,塑造了狂人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在较短的篇幅中从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描写升华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传统思想的整体性的暴露与批判。小说采用日记形式,用狂人自白的口吻来写,既适于狂人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也适于作者借狂人之口表达在通常情况下不易表达的猛烈攻击、彻底否定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思想。本篇和作者相继发表的《孔乙己》、《药》一起,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动了读者,“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它不仅以忧愤深广的思想内容成为“五四”时期彻底反封建的宣言,而且以其独创的艺术方法和艺术形式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

陈寿立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064-306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7: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