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先秦辞赋原论
释义
先秦辞赋原论

古代文学研究论集。姜书阁著。齐鲁书社1983年9月出版。全书收入各自独立又互相连贯统一的8篇论文,分别对有关先秦辞赋的渊源、屈原的生平及创作、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屈原作品所用楚语的涵义、宋玉和荀况的作品及其在辞赋史上的地位等问题作了较细致的探讨。著者认为,屈原的《离骚》不可能是凭空杜撰的,在文化背景方面必然受到先秦楚歌的影响,楚地民间歌谣自周初至春秋、战国,经过七、八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五、六、七言长短错落的颇为自由的形式,而早期楚辞的作者屈原、宋玉等正是直接采用这个已发展了的楚歌形式而创制新体的。作者从古代文献中辑录出《子文歌》、《优孟歌》、《楚人为诸御已歌》等10篇楚歌,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详细的考证和说明。

在《“上洞庭而下江”“济沅湘以南征”》一文中,作者分“气往轹古、辞来切今”,“伤怀永哀、汩阻南土”,“疏”、“绌”、“放流”和“迁”及“屈平辞赋悬日月”等4个部分探讨了屈原的生平与作品的关系,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对某些前人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人民诗人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文分析了屈原和楚国的关系,认为屈原忠于楚国,完全是以一个楚国人的身份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热爱,同他为楚王同姓的“没落贵族”这一遥远的血缘关系无关。他的爱祖国与爱人民是一致的,也并不违反历史进程。《屈赋楚语义疏》一文对64个取自《离骚》和屈原其他作品的楚语作了专门考察,以较为丰富的史料对这些生僻拗口而又关乎屈作理解的楚国方言用语作了详细疏解,考证了它们与古今同义词语的关系。

《宋玉及其辞赋考辨》和《宋玉<高唐><神女>为汉赋之祖说》对宋玉的生平和作品作了考察。作者认为,宋玉的辞赋独开汉赋先河,堪称汉赋之祖,是在屈原之后把楚辞引向汉赋的最具关键性的过渡人物。《<荀子·成相>通说》和《<荀子·赋篇>平论》就楚辞到汉赋的另一重要过渡人物荀子及其作品的成就作了探讨。作者认为,荀子的《成相》、《赋篇》应当与屈原、宋玉遗作等量齐观。荀况首先取用民间劳动号子《成相》曲调作长篇诗赋,在文学发展史上承先启后,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郑永晓,张君萍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1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