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教仁集 |
释义 | 宋教仁集 近代诗文集。宋教仁著,何泽福等搜集并编辑。中华书局1981年3月出版,平装2册,列入“中国近代人物文集丛书”。卷首有编者《序言》、《编辑说明》。该集所据材料,主要有民国初年曾经刊行之《宋渔父》第一集、《宋教仁先生文集》、《宋渔父初集》、《宋渔父日记》(又名《我之历史》)、《渔父先生雄辩集》、《宋渔父林颂亭书牍》、《宋渔父戴天仇文集合刊》,以及《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醒狮》、《民立报》、《亚细亚日报》、《地学杂志》等清末、民初报刊所载文章;此外编者又走访广州、长沙、武汉、北京、南京等地的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及宋教仁之亲属和战友,搜集了部分未刊手稿、电稿等。总计收入专著《间岛问题》和《程家柽革命大事略》两种,《我之历史》(日记)1种,评论、函电、书评、讲演等各种文章230余篇,以及诗歌9首和译文2篇。书后附录《故纸堆中之滇人泪》(为清末张德馨、张成瑜所著《滇界侦探记》之注释本)和《国民党宣言》两种。迄今为止,它是搜集最全的宋教仁著作集。其编排不分体不分类,而采用编年体,始于光绪二十八年七月(1902年8月),讫于1913年3月20日。唯《我之历史》(日记)不宜打乱编年,故排于其他作品之后。这种编排可反映宋教仁思想发展的过程,对研究工作者极有帮助。编者在《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涉及的范围较广,也颇庞杂,但却有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要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宋教仁的理想没有实现,却为实现他的理想而被杀,这是宋教仁的悲剧,也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悲剧。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否定宋教仁在辛亥革命运动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不能因此而否认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思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其纯文学作品虽少,但无不忧国忧民,充满爱国主义和革命激情,在南社诗人中亦占一席之地。 郭延礼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0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