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文学新地 |
释义 | 文学新地 现代文学期刊。月刊。1934年9月25日创刊于上海。仅出1期即终刊。文学新地社编辑,陈子桢(陈白曙)主编,文学新地社发行。该刊是“左联”的机关杂志,主要撰稿人多为“左联”成员,刊出的文章,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编者指出:“即使敌人用怎样的残酷手段来压迫我们,我们也要始终和他们战斗到底”(《后记》)。刊物发表有杨潮的译文《马克思论文学》,商廷发(瞿秋白)的译文《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列宁著),比较系统地向读者介绍了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刊物还译载了鲁迅发表在日本《朝日新闻》上的杂文《1933年上海所感》。刊物发表的文学创作主要有杨镜清(叶紫)的《王伯伯》(即《电网外》),乔诚(艾芜)的《太原船上》,张招(欧阳山)的《陆家栋》等。这些作品爱憎分明,艺术上也比较成熟,因此受到左翼文坛的好评,前两篇小说曾受到鲁迅的称赞,《王伯伯》并被鲁迅推荐到国外,发表在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国际文学》上。主要撰稿人还有杨刚、莫野、波哀、河四等。 黄志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133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