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同光体
释义
同光体

近代诗歌流派。其得名之由,本指这一诗派产生并盛行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故有此称。实则这一诗派迟至光绪中期以后才形成,“同光体”之称并不确切。其开派的作家主要有陈衍、郑孝胥、陈三立、沈曾植等。他们继承了程恩泽,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人的诗风,强调以学问入诗,主张“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陈衍《〈近代诗钞〉序》)。在师承关系上,则以学宋人为主,学唐人为辅;而学唐人又主要学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而非盛唐的李白、杜甫。其理由是宋诗继承并发展了唐诗,即所谓“宋人皆推本唐人诗法,力破余地”(陈衍《石遗室诗话》),可见宋诗胜于唐诗,故以学宋为本。然而这一诗派内部并不统一,可以说是派中有派,岐见纷出,师承各异。譬如陈衍提出诗有开元(唐玄宗年号)、元和(唐宪宗年号)、元祐(宋哲宗年号)“三元”之说,而沈曾植却提出元嘉(南朝宋文帝年号)、元和、元祐“三元”之说,各有侧重。一般将这一诗派分为3个支派,即闽派、赣派、浙派。闽派的领袖是陈衍、郑孝胥,其他重要诗人有陈宝琛、沈余庆、林旭、李宣龚等。但他们的师承对象也不尽相同:陈衍学杨万里,郑孝胥学孟郊、柳宗元、王安石、陈与义、姜夔,陈宝琛学王安石,沈瑜庆学苏轼,林旭学陈师道,李宣龚又学郑孝胥。赣派的领袖是陈三立,其他重要诗人有夏敬观、华焯、胡朝梁、王瀣、王易、王浩等,他们的师承对象主要是江西诗派,如黄庭坚、陈师道,此外又上溯至韩愈、梅尧臣。浙派的领袖是沈曾植,其他重要诗人有袁昶、金蓉镜等,师法谢灵运、韩愈、孟郊、黄庭坚。此外还有范当世、陈曾寿、俞明震也被列入“同光体”诗派,但均不属以上3个分支。若就这一诗派的创作实践看,各个支派乃至个人的情况也区别较大。但大体而论,该派的早期作品,尚或多或少地表现了赞成变法图强、反对列强侵略、同情人民疾苦的积极内容,而清亡之后,该派诗人多以亡朝遗老自居,故其作品多反映了他们不满于新生事物、幻想复辟的落后思想。倒是他们抒写个人身世、吟咏山水风物之作,尚且可读。

“同光体”不仅在晚清的20多年中极其兴盛,而且直至民国年间还影响很大。林庚白在《今诗选自序》中说:“民国诗滥觞所谓‘同光体’,变本加厉,自清之达官遗老扇其风,民国之为诗者资以标榜,展转相沿,父诏其子,师勖其弟,莫不以清末老辈为目虾,而自以为其水母。”然而对这一诗派持批评态度者,自始至终不乏其人。早在光绪年间,林纾就在《旅行述异·文家生活》中指出:“至于今日,则又昌言宋诗,搜取枯瘠无华者,用以矜其识力,张其坛坫,……是身为齐人,屈天下均齐语;身为楚产,屈天下皆楚语:此势之必不至者也。”辛亥革命以后更受到了南社及其他进步作家的猛烈批判。如金天羽在《五言楼诗草序》中说:“同光体”诗人“标举一二家以自张其壁垒,师古而不能驭古。……又其甚者,举一行省十数缙绅,风气相圃,结为宗派,类似封建节度,欲以左右天下能文章之士,抑高唱而使之喑,摧盛气而使之绌,纤靡委随,而后得到我之坛坫,卒之儇薄者得引为口实,而一抉其樊篱,诗教由是而隳焉”。加之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该派的领袖人物陈衍、陈三立、郑孝胥又相继去世,这一诗派也就寿终正寝。

“同光体”诗人的代表作品多被陈衍收入《近代诗钞》,其论诗主张则主要见于陈衍的《石遗室诗话》。

王广西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983-1984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