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白朴
释义
白朴1226—?

元曲家。原名白恒,字仁甫;后改名为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原籍隩州(山西河曲);出生于汴梁(河南开封)。“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金朝首都汴梁陷落时,他父亲随金哀宗外出就兵,母亲在变乱中失散。由元好问“挈以北渡”(《天籁集序》)。白朴少年时代国破家亡的悲惨境遇以及元好问潜移默化的影响,都对他以后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他的父亲白华在邓州降宋,后又投降蒙古。回到北方后,带着儿子寓居真定,依附史天泽。白 朴50岁时,随元军南下,后“卜居建康”(《天籁集·夺锦标序》)。在建康时,与白朴交游的大都是南下的北方文人,他们不少人都抑郁不平,经常诗酒相聚,借以互相慰籍寂寞的情怀。后又移居苏州。白朴在至元二十八年(1291)春三月四月同李景安提举游杭州西湖。大约在大德初年去世。大德四年(1300),由于其“父子兄弟俱有文名”(《清容居士集》卷27《白公神道碑》),其弟白敬甫被奏为翰林待制,复同佥太常礼仪院事。白朴终生不仕,旧载其任掌礼仪院太常卿,疑为弟冠兄戴。

白朴的作品,有词集《天籁集》,今存清人曹寅藏抄本,现归北京图书馆藏,收词105首,清初始有刻本流传;散曲有小令33支,套曲4组,原散见《太平乐府》、《阳春白雪》等选集,又《天籁集》附《摭遗》所收为其散曲。杂剧据《录鬼簿》,存目有15种,今仅存《梧桐雨》、《墙头马上》,另有《东墙记》一种,然该剧是否原作,尚有待进一步考定。今人有王文才校注《白朴戏曲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附编有《天籁集》。

白朴的杂剧,主要以历史传说和爱情故事为内容。《梧桐雨》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通过对这 一事件的描绘,批判了统治者由于“目不识人”和一味荒淫享乐,造成国家危难的行为,并把安禄山变乱当作一场灾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朝亡国的时代特征。唐明皇是使国家败乱的罪魁,又是故国的化身。作者对唐明皇既有讽刺批评,又有赞赏同情,比较而言,以后者为主。作品触及到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和权奸把持朝政的现实,但着意描写的却是唐明皇的风流才情。“长生殿盟誓”写得情真意切;“沉香亭畔舞霓裳”一场,更极写当时的歌舞之盛。当变乱爆发之后,作者对“主弱臣强”、天子无所作为,也寄予深切的同情。特别是第四折对唐明皇由盛而衰的凄凉处境的描写,更饱含了作者的感情。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作品的思想倾向不够鲜明。《梧桐雨》可以说是一部抒情诗,整个作品充满了迷惘、悲凉的情调,“欢会”栽排下“凄凉”,便是作品的结论。这种思想感情在元初社会是有代表性的,只有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充分理解它的意义。

《墙头马上》是白朴戏剧创作中独具风格的佳作。作品受白居易《新乐府》中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的启发,又以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金院本《鸳鸯简》、《墙头马》为创作的依据。作品塑造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地同封建礼教作斗争的女主人公李千金的动人形象。《墙头马上》具有浓厚的喜剧性,讽刺的矛头直接指向裴尚书。李千金的爽朗泼辣,院公的淳朴风趣,更使整个作品显得清新明快,饶有风趣。

白朴用语自然、凝练而不拘谨,清丽而又有生气,是元初文采派的代表。明人朱权评其曲词为“风骨磊块,词源滂沛”(《太和正音谱》)。王国维以其似诗中刘禹锡、词中苏轼,称赞他和马致远“高华雄浑、情深文明”(《宋元戏曲史》)。白朴的杂剧、散曲和词,在当时以及对后世,尤其是对清初的戏剧创作和词人都有明显的影响。

李修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60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