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樊川文集 |
释义 | 樊川文集 唐代诗文别集。20卷。杜牧撰。据杜牧之甥裴延翰在《樊川文集序》中说,此书是杜牧生前委托裴延翰编辑的,杜牧“始少得恙,尽搜文章阅千百纸,掷焚之。才属留者十二三”。而裴延翰又据自己平日保留的杜牧文稿,“比较焚外,十多七八。得诗、赋、传、录、论、辩、碑、志、序、记、书、启、表、制,厘为二十编,合为四百五十首。”集取“樊川”之名,也是出于杜牧本人的意见。其祖杜佑建别墅于长安城南的樊川,后又经杜牧整治,常与亲友往游。这个20卷本《樊川文集》一直流传下来,未曾散佚。到了宋代,又编次了外集和别集。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又称:“樊川有续、别集三卷。”前人曾一再指出,晚出的外集、别集鉴别不精,其中杂入有他人的作品。 本集的主要版本,有明嘉靖刻本,在20卷之外,多外集1卷、别集1卷,别集系杜陵田概于熙宁六年(1073)所辑,曾影印收入《四部丛刊》,是常见的善本。此外还有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杨寿昌景苏园影宋本,此本是杨守敬就日本枫山官库所藏宋本影摹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9月出版了陈允吉的点校本。书前是陈允吉所写的“前言”。卷首有裴延翰序。卷1为赋3首、诗28首,卷2为律诗67首,卷3为律诗88首,卷4为长韵4首、律诗71首,卷5为《罪言》等文5篇,卷6为《燕将录》等文7篇,卷7—9为碑志墓铭,卷10为序、记及《自撰墓志铭》,卷11—13为书,卷14为文,卷15为表、状,卷16为状、启,卷17—20为制。外集1卷,为近130首诗;别集1卷,为59首诗。 秦绍培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258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