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张之洞
释义
张之洞1837—1909

近代作家。字孝达,号香涛,又号无兢居士、壶公、抱冰。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9岁读毕“四书”、“五经”。其读书用功甚勤,遇疑难非获解不辍。11岁学诗古文辞,工力日进,所作文受塾师赞许。咸丰二年(1852)中举。 同治二年(1863)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六年(1867)奉旨充浙江乡试副考官及湖北学政。九年(1870)令门人樊增祥选录本年岁科两试文中“尤雅驯者”(《张文襄公年谱》),编为《江汉炳灵集》。 十年(1871)充翰林院庶吉士,与京师文士王闿运等交游。十二年(1873)任四川乡试副考官及学政,奏请设尊经书院。光绪五年(1879)反对崇厚与俄国签订《里瓦几亚条约》,并上奏驭俄之策。七年(1881)任山西巡抚,提出垦荒、清地、积谷等主张,整饬晋省。十年(1884)调任两广总督,起用冯子材,击败入侵广西边境的法军;又于广东设广雅书院,培植文武人材。十五年(1889)调充湖广总督,办铁厂,设纱厂,振兴民族工业。二十年(1894)代理两江总督,上疏阻止签订《马关条约》,倡导变法。次年(1895)作《忆蜀游》、《忆岭南草木》等诗。同年捐金列入北京及上海强学会。二十二年(1896)北京强学会被禁,即以不同意康有为“孔子改制”说为由,下令查禁上海强学会及《强学报》,成为反对维新变法人物。二十四年(1898)作《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观点。二十九年(1903)奏办京师大学堂,尤重师范。三十二年(1906)晋升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学部。宣统元年(1909)卒。死后赠太保,谥文襄。

张氏为清末洋务派的重要人物。其理论与实践,优劣并存。尤其在文化教育上,影响颇大。在文学上,认为从周秦至六朝,文本一体,嗣后分为骈散两体,也各有偏颇。“古文多虚字,故尤患事不足;骈文多词华,故尤患理不足。各免偏枯,斯为尽美。”(《輶轩语二》)其论诗,则一反对草率、浮泛与轻佻,二反对因袭、腐朽与怪僻,主张“平正不入恶道”(《輶轩语·读古人文集》)。故其诗承乾嘉遗风,采北宋欧阳修、苏轼、王安石诗意,用唐人格调,另成一派。陈衍《石遗室诗话》云:“相国生平文字以奏议及古今体诗为第一。”其实,他的骈文也写得颇有特色。著有《张文襄公全集》229卷。

牛仰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236-323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3: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