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姚鼐
释义
姚鼐1731—1815

清代文学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学者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不久告归。历主扬州梅花、歙县紫阳、南京钟山等书院约40余年。

姚鼐是清中叶著名的古文家和诗人。他论文承其同乡前辈方苞、刘大之遗绪,明确提出“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的主张,要求古文创作符合封建正统的道德规范,具备丰厚扎实的学问根底,运用传统规矩的形式技巧,总起来就是一归“雅正”。这种理论,集中反映在姚鼐的《述庵文钞序》以及《复汪进士辉祖书》、《与陈硕士》等文中,它实质上是清代乾嘉时期特有的封建思想文化统治以及考据学风盛行的直接产物。在《复鲁絜非书》、《海愚诗钞序》等文中,姚鼐还明确提出了“阴阳刚柔”的理论,用以区分文章的两种不同风格。他这一系列的理论主张,不仅成为他自身古文的创作准则,而且为其他许多作家所接受,一直影响到近代的曾国藩等人,形成了有清一代最大的古文流派——桐城派。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爆发,其影响才渐归于寂。

姚鼐在诗歌方面同样有一系列的理论观点,和他的古文理论不无某些共通之处。从内容上说,他主张“道与艺合”(《敦拙堂诗集序》);从艺术上说,则主张“熔铸唐宋”(《与鲍双五》),总起来也就是讲求“雅正”。它同当时袁枚等“性灵”派诗人所倡导的清诗解放,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甚至于针锋相对的。姚鼐本人的诗歌,则大抵取法中唐韩愈和北宋黄庭坚,又吸收了李商隐以及李白、苏轼诸家的某些特点,融作一炉,因此瘦而不枯,硬而不拗,清新雅法,雄浑矫健,具有他自己所说的一种“阳刚”之美,在当时的诗坛上颇具特色。在他的影响下,与桐城文派相应同样也形成了一个桐城诗派。在清代文学史上,姚鼐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姚鼐平生著作很多,后人总编为《惜抱轩全集》和《惜抱轩遗书》等。后世对他以及桐城派研究不少,出过一些专著,在有的刊物中还辟有专栏,不过大都只侧重在古文方面。

朱则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六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62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8: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