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地泉
释义
地泉

现代长篇小说。华汉(阳翰笙)著。上海平凡书局1930年10月初版。由3部内容各自独立、人物有所交叉的中篇小说组成,通称《华汉三部曲》。其中《深入》(原名《暗夜》),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8年12月初版;《转换》(原名《寒梅》),上海平凡书局1929年12月初版;《复兴》,上海平凡书局1930年10月初版。作品反映农村革命的“深入”,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换”,以及工人运动的“复兴”。

《深入》以贫苦农民老罗伯一家的觉醒斗争为主线展开情节,描写他们在1928年重新组织农会会员进行抗租的一场斗争,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转换》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林怀秋、梦云等人,在大革命失败后,由幻灭、沉沦到振作、追求,终于成为革命中坚的转变过程。《复兴》以1930年上海法商电车公司工人罢工斗争为背景,描写在“左”倾路线指导下的全国总暴动、武装占领城市的革命“复兴”行动。

本书于1930年由上海湖风书局重版时,书前增加了易嘉(瞿秋白)、郑伯奇、茅盾和钱杏邨的4篇序言,以及作者的重版自序。易嘉的《革命的浪漫蒂克——〈地泉〉序》,称“《地》的路线正是浪漫蒂克的路线”,是“‘不应当怎么样写’的标本”。郑伯奇在《〈地泉〉序》中认为:《地泉》的长处是具有“伟大的时代相,矫健的文字,强烈的煽动性”,缺点是“题材的剪取,人物的活动,完全是概念——这决不是观念——在支配着”。茅盾在《〈地泉〉读后感》中,详细地分析了《地泉》的思想和艺术方面存在的缺陷。钱杏邨在《〈地泉〉序》中,充分肯定了初期普罗文学的历史作用,肯定《地泉》的成绩,同时又指出其“不健康的,幼稚的”以及作品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这些序文不但从不同方面评价了《地泉》,而且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进行了总结,对普罗文学的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卢正言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800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4: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