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台湾后设小说
释义
台湾后设小说

当代文学思潮。80年代的台湾文坛涌现了一大批新生代作家,他们感到传统的写实主义已不能更有效地反映变化了的现实,遂纷纷尝试各种前卫的创作形式。于是他们也借鉴和引进了罗伯——格里耶、N·萨洛特,L·博尔赫斯、M·布托等西方作家的作品,即所谓后设小说(metafiction)。这种后设小说的特点,是小说家直接在其作品中对有关小说创作的 一些问题加以讨论。最常见的话题是对语言符号功能的反省。他们认为:我们处在一个充斥各种符号,并运用这些符号进行想象、推理、认知世界的时代;但透过这些符号,种种迷思也建构着,如果我们缺乏 一套“后设系统”来对这些符号加以分析思考,就有深陷在一团迷思中而不自知的危险,为此,有必要采用“后设”观点来观照一切对象事物,以保证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因之,他们认定作品是作者与读者所共同创造,作者往往在作品中露面或直接介入情节,与读者直接交谈,将构思、写作过程向读者“交底”;它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叙事观点,形成基本情节与后设部分相互交叠的套层结构,其后设部分用以完成以小说论小说的任务,表达作者的语言哲学和创作观念,基本情节则负载有关现实生活的内容。有的后设小说还喜欢大量纳入当前社会通用的名词,如人们所熟知的诗句、书籍、物品、名人乃至作家自己以真名实姓现身其中,以造成逼真感和亲切感的效果,诱导读者进入作品,共同思考。而他们所标榜的文学理论,则与当代西方哲学——文学思潮,特别是后期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有较密切的渊源关系。它们的理论倾向是:一方面,力图破除传统文学观对语言文字表达意义、描写真相的盲信,否认能够通过自己所说所写将“我”充分表现;另 一方面,肯定语言文字的建构性和能产性,探讨如何借文字界定真相,而这二者其实可以合而为一。台湾的后设小说,近年来有伍轩宏的《前言》、黄凡的《如何测量水沟的宽度》和《小说实验》、汪宏伦的《关于他的二三事》、蔡源煌的《错误》、张大春的《印巴兹共和国事件录》等。后设小说在台湾文坛出现后,议论纷纭,有人说他们搬弄技巧、故弄玄虚、戏弄读者、耍小聪明,有人说他们是“带着‘批评’的手铐与脚镣,赶赴‘小说’的刑场,于是诞生了象这样一个‘连体婴’……”,云云。

张葆莘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3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