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沈西蒙
释义
沈西蒙1919—

现、当代剧作家。上海市人。因家贫,中学未毕业便入上海市南市区公共交通公司当练习生。“八·一三”沪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加入救亡文艺团体“扬帆社”,深入到难民营中进行宣传演出活动。1938年春,随“上海市职业界救亡协会战地服务团”(“扬帆社”改称)秘密离开上海,准备绕道温州去皖南参加坚持在南方抗日的新四军。在温州停留期间,创作、演出并发表了处女作话剧《好男要当兵》。同年秋,赴延安途中因武汉失守被阻于南昌,经“扬帆社”同人介绍加入江西省保安处宣传队。由于不堪忍受国民党内部的混乱与腐败,经南昌新四军办事处介绍转入皖南新四军军部。任军教导队总俱乐部干事。1941年皖南事变后,先调盐城新四军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任干事,后调新四军一师服务团任戏剧部主任。1942年,根据丁玲的小说《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改编成独幕剧《红小鬼》。1943年创作了大型话剧《重庆交响乐》。1944年为配合学习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与夏征农、吴天石合作,创作了大型话剧《甲申记》。与此同时,还创作了反映陶勇大败日军南浦少将的《花子街战斗》。年底,调苏中军区任文艺科副科长。1945年创作歌颂盐城攻坚战的《盐城之战》。在抗日战争期间,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剧本,还写了许多鼓舞人心的歌词,如《坚持苏中疆场》、《打个胜仗哈哈笑》、《江海谣》、《新四军万岁》等。解放战争期间,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军区文工团团长、第三野战军文工团总团副团长等职。1948年创作了小歌舞剧《买卖公平》。1949年解放后,先任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宣传部文艺科科长,后任华东军区解放军艺术剧院院长。1950年创作了大型话剧《战线》。1951年与沈默君、顾宝璋合作将《战线》改编为电影剧本《南征北战》,次年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1954年创作了5幕7场话剧《杨根思》,参加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获剧本二等奖。1956年调任南京军区文化部副部长,1964年升任部长。1961年开始深入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当兵,1962年与人合作创作了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1963年发表,1964年改编、拍摄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十年动乱”期间,蒙受诬陷和迫害,被送部队农场劳动改造。粉碎“四人帮”后,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兼总政文工团团长。不久,在他的请求下,调任上海警备区副政委,回到了创作《霓虹灯下的哨兵》的生活基地。离休后仍经常下部队体验生活,准备“最后的攀登”。

王新民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57-3158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6: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