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七哀诗
释义
七哀诗

汉代诗歌。东汉末王粲作。共3首。萧统《文选》卷23收2首,《古文苑》卷8收1首。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云:“《七哀》起于汉末。”可知《七哀》是当时的乐府新题。建安时期还有曹植、阮瑀等人写作的《七哀诗》。王粲3诗非为一时一事之作。第1首作于诗人自关中避乱荆州途中。诗以亲身经历的事实,描写汉末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真实地反映了这场时代的悲剧。其写作时间要早于曹操同题材之作《蒿里行》,是最早反映这场动乱的优秀诗篇。第2首则是久客荆州的怀乡思归之作,首句“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淫”,同《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如出一辙,内容亦基本一致,故约与《登楼赋》作于同时。第3首是写边城荒寒,边地人民苦于战争。据《南史·谢晦传》,南朝宋武帝刘裕听说咸阳沦陷,欲伐不能,慨然不悦,乃命群臣赋诗。谢晦即诵王粲《七哀诗》(其一)中的4句:“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刘裕为之流涕不止。可见此诗在南阳时还比较流行,颇能引起有识之士的某些共鸣。

吴小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9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