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沈从文
释义
沈从文1902—1988

现代作家。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炯之、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从家乡小学毕业后,在本乡土著部队任职,并随军辗转流徙于湘、黔、川、鄂边境与长达千里的沅水流域,经历了许多不易设想的痛苦的生活。因少年时长期生活在旧军队行伍中,耳闻目睹了湘兵的雄武和各种压迫杀戮的黑暗,形成了他性格中追求美好人生和善良德性的沉忧隐痛,向往于沅水流域人民的鲜明生活样式和淳朴的乡俗民风,对民间的一切具备特殊的审美敏感,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23年,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为了“寻找理想读点书”,独自到了北京,在北京大学旁听。在生计维艰的情况下,仍刻苦自学,致力于写作。从1924年开始,陆续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和《小说月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编辑《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同时在香山慈幼院图书馆工作。1928年到上海,继续从事创作,与胡也频、丁玲先后编辑《红与黑》和《红黑》杂志。曾参加新月社,在《新月》、《现代》和《文学》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29年在吴淞中国公学教写作。1930年起执教于武汉大学和青岛大学。1934年和1935年先后在北京和天津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其间,和朱光潜等合作,以《大公报》文艺副刊和《文学杂志》等报刊为阵地,集合废名、老向、萧乾等作家从事文学活动。因他们的创作倾向和美学追求比较接近,故有“京派作家”之称。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南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北平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编辑《大公报》、《益世报》和《平明日报》等文学副刊。

从20年代到40年代,沈从文创作宏富,数量惊人,被称为“多产作家”。诗歌、戏剧、小说、散文、政论、随笔等各种文体,他都尝试,重点则在小说,已出版的文学作品集卷帙浩繁,小说集有《蜜柑》、《好管闲事的人》、《老实人》、《篁君日记》、《山鬼》、《雨后及其他》、《不死日记》、《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间》、《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一个天才的通信》、《旧梦》、《石子船》、《龙朱》、《一个女剧员的生活》、《虎雏》、《泥涂》、《都市一妇人》、《慷慨的王子》、《阿黑小史》、《月下小景》、《游目集》、《如蕤集》、《边城》、《八骏图》、《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和《长河》等;散文集有《湘行散记》、《湘西》、《在昆明的时候》、《从文自传》等;论文集有《沫沫集》、《废邮存底》和《云南看云集》等。

沈从文的小说反映生活面广泛,在现代作家中是罕见的。他的笔触,不仅伸向跃动着原始生命活力的乡村世界,而且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都市上流社会沉落的图画。农民、水手、士兵、军官、商人、医生、作家、学生、教授、军阀、政客、绅士、土豪、盗匪、巫师、妓女、牧师……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他的作品之中,活跃在湘西沅水流域的各个角落。他曾把自己的创作比做建筑一座“希腊小庙”,而“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作家笔下的各种人物,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与士兵,尽管处境不同,性格迥异,但他们身上都程度不同地闪烁着正直、善良、天真、淳朴的人性的光芒。这种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边城》中表现尤为突出。刘西渭称赞《边城》是“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是一首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情歌”。沈从文也明确表示,“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长河》是《边城》的姐妹篇,如果说《边城》是从宁静的乡村世界普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所显示的人性美,而《长河》则反映了抗战前夕时代与社会政治的急剧变动,可以听到时代的锣鼓,鉴察人性的洞府,生存的喜悦,毁灭的哀愁,从而映现历史的命运。《边城》、《长河》、《贵生》、《柏子》等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小说,描写了一个个使人心灵颤抖的故事,刻划了一个个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善良的人,尽情抒发了对湘西自然美与人情美相融无间的感叹。当作者将笔触移向都市上流社会的时候,便充溢着尖锐的讽刺锋芒。《绅士的太太》、《八骏图》、《顾问官》等小说,生动地映照出官僚地主、绅士阶级和某些知识者的病态灵魂和沉落面影,为高等人造了一面镜子。

沈从文小说的独特文学贡献,还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描写下层人民和湘西民俗的乡土文学,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不注重情节的连续性和人物塑造的完整性,而是擅长捕捉自己的感觉印入物象,寓人生理想于自然美和人性美之中,创造出现实与梦幻浑然一体的迷人意境,具有朦胧、幽远而又原始的审美特征,被誉为新文学中抒情体小说的典范。小说语言新奇独特,简炼隽永,格调古朴,朴讷传神。有时因创新过分,不免失之艰涩,但正如苏雪林所说:“他的文字虽然很有疵病,而永远不肯落他人窠臼,永远新鲜活泼,永远表现自己。”沈从文小说的体式,多种多样,日记体、书信体、寓言体、传奇体、民间故事体,不拘常例,异彩纷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

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和他的小说创作一样,具有独特的成就。《湘行散记》和《湘西》等散文集,以湘西下层人民为主要描写对象,记述了湘西特殊的山水景致和风土人情,渗透着作家对湘西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观察和思考。沈从文的散文,继承了中国古代游记与笔记的传统,熔抒情散文、游记、小说于一炉。叙事写景,简炼流畅,如诗如画;感情抒发,厚实凝重,悲壮苍凉。

新中国成立后,沈从文先在革命大学学习,后到四川参加过一段时间的土地改革,随即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管理文物,书写目录与标签。由于“终日长年在千万种丝绸、陶瓷、漆、玉、工艺美术图案中转”,文学创作难以为继。1957年后,毅然放弃文学生涯,潜心于文物研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主要研究出土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等。1960年,以作家身分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继续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及其它史学领域的专题。1979年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之后,他的作品得到整理并陆续出版。1980年以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了沈从文的选集多种。广东花城出版社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的多卷本《沈从文集》,收集的作品较为齐全。1980年底,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被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随着国内外对沈从文研究的广泛兴起和深入,他的文学成就,逐渐引起人们的认识、理解和重视。他在中国历史文物研究方面成果突出,自1957年以来,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与王家树合编)、《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专著。

汪大钧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154-315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8 18: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