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发愤著书
释义
发愤著书

古代文学理论术语。语出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美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司马迁继承屈原“发愤以抒情”(《惜诵》)的精神,并依据自身的遭遇,阐发了“发愤著书”的思想。所谓“发愤著书”,即认为优秀作品都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压抑迫害后的产物,其中都隐含了作家对黑暗社会的义愤。这将文学创作与作家的生活经历直接联系了起来,强调了作家与现实的对立,突出了文学的社会批判意义。司马迁所倡的“发愤著书”说,在文艺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唐代韩愈讲“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宋代欧阳修认为诗“穷者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显然都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启发。到明、清时代,这一思想又进一步影响到了小说理论,象李贽曾称《水浒传》为“发愤之所作”(《忠义水浒传序》),蒲松龄也自言《聊斋志异》是“孤愤之书”(《聊斋自志》)。联系文学创作的实际来看,“发愤著书”确实概括了文学史上普遍存在的一类现象。

杨 铸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三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1769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