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女神
释义
女神

现代新诗集。郭沫若著。 上海亚东书局1921年8月初版,书名下注明为“剧曲诗歌集”。1928年后曾多次修订。《女神》共收诗70首,除《序诗》外,分为3辑:第1辑包括3篇诗剧《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2辑分《凤凰涅槃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共30首;第3辑包括《爱神之什》、《春蚕之什》、《归国吟》共30题36首。《女神》是“五四”文学革命中继胡适《尝试集》之后出版的第2本新诗集,在思想的辉煌和艺术的创造等方面,则远远超过《尝试集》,而成为中国新诗史奠基的纪念碑。《女神》所收作品写于1916年至1921年,多数诗篇则写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潮前后。震撼一时的五四运动点燃了诗人心中民主与爱国的火焰,激发了诗人火山喷发一样的忧患意识,美国民主革命诗人惠特曼的作品则给了作者以“喷火的方式”,于是《女神》这本火山爆喷时期的诗集就充分体现了“五四”思想启蒙运动时期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女神》唱出了对于“黑暗如漆”的社会制度和旧思想旧秩序最激烈的叛逆与反抗的歌声,对于军阀混战民生涂炭的社会现实发出了强烈的诅咒,如《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凤凰涅槃》、《匪徒颂》、《上海印象》等;其中《女神之再生》、《凤凰涅槃》,对旧社会的叛逆与对祖国民族新生的渴望融为一体,以古代神话传说象征包融巨大的现实内容,成为中国新诗史上不朽的名篇。《女神》以炽热的情感讴歌了对祖国与民族新生的渴望与理想,表现了一个留居异国的游子动人的爱国情肠。《凤凰涅槃》象征了祖国和个人的新生,《炉中煤》、《心灯》、《晨安》等诗篇,抒发了对祖国的眷恋、思念与祝愿,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女神》诗篇最光亮的基调。《女神》歌唱个性解放的自由民主精神与人神合一的泛神论思想。《凤凰涅槃》在礼赞祖国新生中包含了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想,《天狗》、《我是个偶像的崇拜者》典型地唱出了顶天立地、气吞山河般的个性解放的歌声。《浴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三个泛神论者》、《梅花树下醉歌》、《光海》,或描写人物,或拥抱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契合中表现了冲决一切封建罗网之后充满个性自由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品格。《女神》接受现代科学精神的洗礼,人类跨入20世纪现代文明的科学和进取精神也在《女神》中得到表现。《无烟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等,从抒情到意象都发出对“现代文明之母”的礼赞。闻一多赞誉说,这种表现20世纪的“动的精神”的特质,使郭沫若“根本上异于我国往古之诗人”(《女神之时代精神》)。《女神》还唱出爱情的痛苦与欢乐,人生的怅惘与沉思。这也是这本诗集一个动人的旋律,《Venas》、《密桑索罗普之夜歌》、《电火光中》、《日暮之婚筵》、《春之胎动》等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作者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潮的冲击,受到“五四”时代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写下了《地球,我的母亲》、《辍了课的第一点钟里》、《雷峰塔下》、《匪徒颂》、《巨炮之教训》等篇章,于菁芜杂揉的歌唱中,倾注了对劳动大众的钦慕,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向往。《女神》广泛吸收西方浪漫主义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营养,融中外优秀传统于一炉,在抒情精神与表现方法方面,都形成了以雄放阔大昂奋悲壮为特征的浪漫主义风格。《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天狗》等,利用古代神话传说与历史材料,在古老的躯壳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有些尝试开启了“五四”以来诗剧创作的道路。《女神》适应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需要,以奔放的自我抒情喊出时代反抗与爱国的声音,不以营造意象含蓄蕴藉见长,而以热情呼号自然流露取胜,小我与大我达到了和谐统一,在充分反映时代精神与诗人性格的抒情巨人形象的塑造中、体现了作者遵奉的浪漫主义美学原则。郭沫若因此成为新诗浪漫主义光辉传统的开拓者。《女神》彻底打破了旧体诗形式格律的束缚,以亲切洒脱的现代口语的自由体诗为主,同时在一些诗中注意形式的整饬和韵脚的和谐,有自由体诗,半格律体诗,宏大的抒情长诗,短小的情思记录,为现代诗歌形式的创新与多元化开启了道路。《女神》出版后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受到极高的重视和评价,对后来新诗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闻一多说:“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女神之时代精神》)

孙玉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346-34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