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延安文坛关于《腊月二十一》的讨论
释义
延安文坛关于《腊月二十一》的讨论

现代文学论争。1942年8月4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毕业生狄耕(张棣赓)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短篇小说《腊月二十一》。作品描写了晋西游击区某村村长纪有康在日本侵略军面前,机智地保护友军人员和牺盟会员的情景。在文艺整风中,“鲁艺”师生对《腊月二十一》进行了讨论,认为作品渲染了敌占区的繁荣,起了反宣传的作用,是文艺创作中歪风之一例,是卑俗的自然主义,丧失了立场。狄耕为此给“鲁艺”负责人周扬写信,申明作品“写的不是敌占区,而是游击区。游击区的繁荣是环境促成的,大城市丧失了,就是大的镇店也大半沦陷,于是游击区便成了这空前的繁荣”,作品“不是什么自然主义,反宣传,没有立场”。周扬在题为《<腊月二十一>的立场问题》的文章中,对狄耕作了公开答复,把问题归结为政治立场,认为狄耕的“全部同情是在村长身上”,“没有站在人民的、民族的立场上”。此后,狄耕未发表反批评文章。

刘增杰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087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1: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