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新浪漫主义的介绍和影响
释义
新浪漫主义的介绍和影响

现代文学思潮。新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对欧洲象征主义、神秘主义、表现派、未来派等现代派文学的总称。当时它被当作一种先进的文艺思潮引入中国,《新青年》等许多杂志都大量介绍过梅特林克、波特莱尔等人的理论和作品。茅盾在1920年曾提出:“能帮助新思潮的文学该是新浪漫的文学,能引我们到真确人生观的文学该是新浪漫的文学”,“所以今后的新文学运动该是新浪漫的文学”(《为新文学研究者进一解》)。即使在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创造社提倡浪漫主义的时候,他们仍推崇着新浪漫主义。茅盾认为,新浪漫主义在理论上“是现在最圆满的”(《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郭沫若也曾表示,对“新兴艺术表现派”的将来“寄以无穷的希望”(《自然与艺术》)。当时许多新文学家对世界文学由写实派进化到新浪漫主义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新浪漫主义“是写实派的反动,但写实派的好处却一点不曾丧失,同时又将写实派的流弊都纠正了”(瞿世英《小说的研究》)。称赞它既注重主观、情绪、想象,又经过写实与科学精神的陶冶,能并重现实(傅严《小说通论》)。但是,基于中国社会和文学的现状,新文学家对新浪漫主义的普遍态度是推崇而不具体提倡。因此,它对“五四”文学的影响在于广泛的尝试。如俞平伯《花匠》等小说中的象征主义色彩,王统照的《微笑》、成仿吾的《一个流浪人的新年》等小说中的神秘主义色彩。比较显著的是创造社作家小说中的表现主义(如郁达夫的《青烟》)和精神分析学的潜意识(如郭沫若的《残春》)倾向。“五四”以后现代文学史上的崛起的现代主义思潮,很大程度上是新浪漫主义影响的延续。

陈卫平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八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065-6066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