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抗战时期叙事长诗的创作热潮
释义
抗战时期叙事长诗的创作热潮

现代文学运动。“五四”以来,我国叙事诗的成就不及抒情诗显著,这既和叙事诗本身艺术经验的积累有关,也由于不少诗人未能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养料。抗战爆发后,国统区先后出现了臧克家的《古树的花朵》、王亚平的《血的斗笠》、力扬的《射虎者及其家族》、玉杲的《大渡河支流》等叙事长诗。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前期的叙事诗以正面表现军民抗日斗争的事迹为主,具有崇高、悲壮的艺术风格,如柯仲平的《边区自卫军》、公木的《岢岚谣》、何其芳的《一个泥水匠的故事》、艾青的《雪里钻》等。文艺界整风以后,各地出现了一批讴歌劳动农民翻身解放的叙事长诗,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了陕北信天游民歌体,展示了一种新的美学境界,被人们誉为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新的一套”(陆定一《读了一首诗》)。阮章竞的《漳河水》首次在叙事长诗创作中揭示了妇女解放的主题,语言兼具生动活泼和典雅清丽之美。张志民的《王九诉苦》、《死不着》具有质朴遒劲的艺术特色。此外,李冰的《赵巧儿》、严辰的《新婚》、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取得了不同的艺术成就。

孙光萱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871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21: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