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我的一家 |
释义 | 我的一家 当代报告文学。陶承口述,何家栎、赵洁执笔。工人出版社1958年初版。前有徐特立《序一》、谢觉哉《序二》。1978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后添陶承《新版后记》。全书共18章。作品主要写大革命时期和抗战时期陶承一家的革命斗争故事。1911年3月16日,陶承与欧阳梅生结婚,生活艰辛。1923年梅生与朋友到四川办学,寻找真理,加入共产党。两年后回家乡领导当地工农运动,积劳成疾,患病死去。受其影响,一家都成了革命者。长子立安从小就当交通员为共产党送《大江报》,后来加入共产党,参加过莫斯科国际青工代表大会,担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还兼任上海总工会青工部部长。蒋介石向苏区进行第2次“围剿”时,因叛徒出卖立安被捕,但他坚强不屈,终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杀害。抗战爆发后,女儿本纹留在上海做工,不断进行革命活动。三子稚鹤、次子应坚先后去延安,加入共产党。经过抗大学习,稚鹤分到359旅政治部当青年股长。1940年春,蒋介石发动了第1次反共高潮,359旅奉命保卫党中央,稚鹤战死。应坚毕业后,在中央印刷厂工作。丧夫失子,使陶承更加坚强,虽多次与党失去联系,她仍一次次不畏艰险寻找组织,始终积极主动地坚持为党工作,虽历尽磨难,亦终于来到延安。作品“反映着大革命失败后党对敌斗争的真实故事。它反映着共产主义者不分男女大小均能机智勇敢地应付敌人。这是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典型之一”(徐特立《序一》)。作品初版时“就印行了六百多万册,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文艺书籍之一”(陶承《新版后记》)。1960年由夏衍、水华改编为电影剧本《革命家庭》。水华导演,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 魏奎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五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99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