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原诗
释义
原诗

清代诗论著作。4卷。叶燮著。《原诗》为叶燮晚年所著,据林云铭和沈珩的序文,知其约成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五年(1686)。本书不同于一般的“诗话”著作,观点鲜明,论证详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全书分内、外两篇,每篇又各分上、下两卷。内篇“标宗旨”,集中阐述诗论见解,上卷为发展论,侧重谈诗歌的源流正变,下卷为创作论,侧重谈诗歌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外篇“肆博辨”,即对内篇所确立的诗论见解做进一步的发挥和应用,上卷泛言诗歌的高下与优劣,下卷则具体品评历代诗人及各类诗体。

诗歌的历史发展规律,是《原诗》所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叶燮突出强调,“自三百篇而下,三千余年之作者,其间节节相生,如环之不断,如四时之序,衰旺相循而生物而成物,息息不停,无可或间也”,因此,“诗之为道,未有一日不相续相禅而或息”。他认识到,诗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踵事增华,以渐而进”,“唯前者启之,而后者承之而益之,前者创之,而后者因之而广大之”;而诗歌发展的一般过程是盛衰相替,“盛而必至于衰,又必自衰而复盛,非在前者之必居于盛,后者之必居于衰也”。在他看来,“变”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诗歌盛衰的关键,所谓“惟正有渐衰,故变能启盛”。特别可贵的是,他还注意到了“时有变而诗因之”的事实,提出“因时递变”的命题,从而揭示了诗歌发展与时代的关系。基于以上观点,叶燮对以明代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主张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在诗歌创作的问题上,《原诗》也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叶燮认为,影响诗歌创作的因素,就客观外物来说有三:“曰理、曰事、曰情”;就诗人主观来说有四:“曰才、曰胆、曰识、曰力”。所谓理、事、情,叶燮曾用草木来譬喻:“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则事也;既发生之后,夭矫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叶燮还谈到,诗歌所要表现的是“不可名言之理,不可施见之事,不可径达之情”。关于才、胆、识、力,叶燮最重“识”,以为“使无识,则三者俱无所托”。至于诗歌创作本身,依叶燮的见解,就是“以在我之四,衡在物之三”,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此外,《原诗》关于“法在神明之中,巧力之外”的观点,以及对文与质,陈熟与生新等辨证关系的论述,也值得重视。

《原诗》原附刊于《己畦集》中,《昭代丛书》和《清诗话》均曾辑入。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79年出版有今人霍松林校注本,与《一瓢诗话》和《说诗晬语》合为1册。

汪蓼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七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4793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9: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