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军歌
释义
军歌

当代中篇小说。周梅森著。初载《钟山》1986年第6期。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作品描写一批被日军俘虏的国民党军人在煤矿井下暴动的故事。抗战初期,在台儿庄战后,一批国民党官兵遭日寇俘虏,被押解到一处矿井挖煤。他们在封闭的井底干活,远离了社会的骚动与喧嚣,却在心灵上承受着巨大的压抑和屈辱,翻滚起渴求自由的生命意志。他们不甘心沦为奴隶,组织了一次越狱暴动。结果失败,多半官兵丧命于日寇的枪林弹雨之中,造成一起惨绝人寰的悲剧。作品着力刻画了3类人物形象:孟新泽与刘子平恰似耶稣与犹大,分在两极;田德胜位于中间,他是个善恶兼备、强悍的自我中心主义者,既不愿受难牺牲,也不愿告密出卖,只求在人肉买卖中不亏本,凭力气、靠本事去压垮对手。刘子平不同,为了使“生命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值”,他就在告发与逃亡之间不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只要能自由,可以出卖整个世界。这类人还有张麻了、项福广等。本来,他们的人格在抗日的战火硝烟中有所升华,可一旦沦入人生绝境,道德感便隐退了,人格价值急骤失落。为了从地狱里超生,他们把井道当成人生赌场,把战友的性命当成赌注,去进行肮脏的交易。孟新泽是暴动的组织者,“弟兄们用血肉争取民族的解放”的军歌声不时地回响在他的耳边,他很愿意为自己的战友“轰轰烈烈死上一回”,结果反被自己所欲拯救的同胞所出卖,使暴动遭到惨败。作品就是在这样一个血淋淋的历史背景下,侧重描绘了各色人等的心态,展示了人性中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浩然正气与苟且偷生的搏击,张扬了民族的阳刚气质、爱国情操。在对人性的探索中,作品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题旨:人类的发展既需要美和善的引导,也需要丑和恶的警策。作品的悲剧氛围渲染得沉郁浓烈,波澜起伏,具有一种折服人的内在力量。

李云忠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92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7: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