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农实达
释义
农实达1873—1913

近代诗人。壮族。名伯子,字秋泉。广西宁明人。青年时期在桂林读书,后转到广州,疑业于广雅书院。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进入广东武弁学堂,毕业后回到广西,担任广西边防陆军教官,后被升任学兵营管带。学兵营多为壮族子弟,农实达利用壮语对学生宣传革命思想,运动学兵营加入革命。光绪三十四年(1907)孙中山、黄克强等攻占镇南关(今友谊关),农实达暗为内应,协助革命党人,并打算 一旦革命军占领凭祥,即率领学生营起义。不幸事机泄露,同谋党人陈晓峰、易世龙被杀,农实达亦被广西提督龙济光革去管带职务,东下广州。在广州遇到友人刘古香,2人决意同到新加坡会晤孙中山。受孙中山派遗,返回桂林,深入各地会党作宣传发动工作。1913年讨袁军兴,农实达、刘古香又到柳州宣传讨袁,并亲自到南宁活动广西旧桂系军阀头目陆荣廷响应护法。陆荣适素来深忌农实达、刘古香,遂杀农、刘献媚于袁世凯。农实达原系贫户,被杀后,身后萧条,唯剩老父弱弟。

农实达在其革命生涯中,写过许多诗词,惜多已散佚。今仅存20余篇,计有五、七言律诗10余首,杂言歌行数篇,词2首,诗词序文2篇。这些诗词作品,感情真挚,沉痛苍凉,忧国忧民之心,慷慨损躯之志,跃然楮墨之间,表现了高尚的情怀。用词造句,古雅博奥,含蓄深沉。其中《漓江舟中作》,首联用鱼雁传书的故事,次联抒写身受重托万死不辞的决心。“虫梦”一联描述自己洒脱一人、山程水驿、奔走道途的匆匆行色,尾联透露出作者追求理想、书写革命春秋的豪迈自信的心情。在新加坡受孙中山的派遗回到桂林后约3年时间,农实达留下了《舟次桂林桃花潭》、《重阳三日见雁寄意四首》、《题画石四幅示辛》以及〔念奴娇〕词两阕等,或感慨人生,或勉励同志,无不含蓄着革命志士坚韧不拔、慷慨悲歌的意绪。

罗伟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四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2395页.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30 18: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