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王隼 |
释义 | 王隼1644—1700 清代诗人。字蒲衣。番禺(今属广东)人。父王邦畿,明末副贡生,负诗名,为“岭南七子”之一。王隼少时体弱多病,曾入丹霞山、庐山学仙,六、七年后始归。此后隐居家乡,直至去世。受父亲影响,他7岁即能作诗。并擅长琵琶,常于贫困不堪时弹奏,贫愈甚,则声愈急。曾选取古人词曲中的佳作,改编为琵琶曲,合成《琵琶楔子》一书。他的妻子潘氏、女儿瑶湘也都能诗,家人常一起分韵吟咏。他的诗清峭俊逸,为陈恭尹、梁佩兰所赏识。代表作有《西山杂咏》、《仲冬陪尹澜柱铨部陈元孝林叔吾入羚羊峡怀粱药亭先生》、《咏怀》、《无题》百首等。诗中“喜为奇语”(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8),如《咏怀》中的“白鹤存知己,青山寄古人”,《封山》中的“醒耳鹤声岩月外,浸心松影岳云边。听钟乳鹿窥僧定,摘果猕猴语烧烟”,《送友人游洞庭》中的“野渡载僧冲雪下,落枫随雁破星流。天连浪影围渔火,月逐潮声上酒楼”等等句子,构思、用语都出人意表。著有《大樗堂初集》12卷,以及《岭南诗纪》、《诗经正讹》、《梳山七书》等。 叶君远董伟 马良春,李福田 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第二卷.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第665页.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33193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