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李清臣
释义
李清臣

(1032——1102)字邦直,安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预乡荐高等。中皇祐五年进士第,调邢州司户参军,迁晋州和川令。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欧阳修奇其文,以比苏轼。治平二年试秘阁,考官韩维以为有荀子笔力。试策入等,授秘书郎,签书苏州节度判官。以欧阳修举荐,召试,擢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韩绛宣抚陕西,奏掌机密文字,迁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吏房公事。韩绛被贬,清臣亦出为海州通判,迁太常丞,同知礼院。为提点京东西路刑狱,迁太常博士,充国史院编修官。撰《河渠》﹑《律历》﹑《选举》等志,文核事详,人以为不减《史记》﹑《汉书》。权判太常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元丰间,试吏部尚书。六年,拜尚书右丞。哲宗即位,徙尚书左丞。元祐初,废罢熙宁新法,清臣固争,与时议忤,罢为资政殿学士,出知河阳,历知河南﹑永兴军﹑真定府。八年,召为户部尚书,拜中书侍郎。绍圣元年,作廷试进士策问,绌元祐之政,于是绍述之论大兴。又奏劾苏辙尝以神宗比汉武帝,苏辙罢政。章惇入相,以政见不合,出知河南府,移真定府。四年,徽宗立,召为礼部尚书,拜门下侍郎。复为曾布所挤,出知大名府。崇宁元年卒,年七十一。清臣早年即有文名,为欧阳修﹑韩琦器重,及为馆阁之臣,文辞典雅,受知于宋神宗,一时高文大册多出自其手。朱熹谓其“文饱满,杂说甚有好议论”(《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南宋人楼昉编《崇古文诀》,收其文多篇,评价甚高,如评《势原》云“能道他人说不出底意思,文字伤于刻削,太深些子”;评《法原》云“以警策语易陈言,以杰特句发新意,所谓化臭腐为神奇者”;评《议兵策》云“文势纵横,变态百出”(《崇古文诀》卷二八)。也能词,其《失调名》(杨花落)词闲雅秀整,情思绵长,堪称佳作(《艇斋诗话》)。著有策论﹑记序﹑古律诗﹑制诰﹑册文﹑铭志一百卷,奏议三十卷,《平南事鉴》二十卷,又有进策五卷(《宋史·艺文志》七),均已佚。《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七二一录其诗七首。《全宋文》卷一七○九至一七一八收其文十卷。事迹见晁补之《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鸡肋集》卷六二)﹑《宋史》卷三二八本传。(棘园)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3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