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盈科 |
释义 | 江盈科 (1553-1605)字进之,号雪涛,自署渌萝山长。湖广常德府桃源(今属湖南)人。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二月二十。万历十三年(1585)举于乡,二上春闱不售,二十年中进士,除长洲知县。历二考,二十六年秋,报迁吏部主事,被劾夺,改授大理寺寺正。二十八年奉命恤刑滇﹑黔,三十年还朝,迁户部河南司员外郎,奉命主四川乡试,三十二年迁四川提学副使,三十三年六月十八卒于任,年五十三。论诗主“性灵”之说,其为袁宏道集作序云:“诗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夫性灵,窍于心,寓于境。境所偶触,心能摄之;心所欲吐,腕能远之。心能摄境,即蝼蚁蜂虿皆足寄兴,不必《睢鸠》﹑《驺虞》矣;腕能运心,即谐词谑语皆足观感,不必法言庄什矣。以心摄境,以腕运心,则性灵无不必达,是之谓真诗,而何必唐,又何必初与盛之沾沾?”(《敝箧集序》)与三袁兄弟为友,尤与袁宏道交厚,同乡同年,其为长洲令时,宏道授吴县令,又同城而官,因相携游历唱和,议论相得,诗文亦同旨趣,故钱希言为其作《墓志》,谓其与袁宏道“同乡同榜同官又同调也”。所著现存万历二十八年刊本《雪涛阁集》十四卷,诗五卷(收诗七百余首)﹑文八卷(收各体文三百二十余篇),卷一四题为“小说”,实为小品散文,五十二篇,首有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及自撰《雪涛阁集自叙》。是集后又有补刻本。潘之恒又将《雪涛阁集》卷一四抽出,刊为《雪涛小说》二卷,收入《亘史抄》。所著另有《雪涛阁四小书》,内一为《谈丛》,五十七篇,类于《雪涛小说》;二为《闻纪》,分十四类一百余则,笔记之文;三为《诗评》,首三十六则论诗,谓诗文体制不同,罕能兼善,提倡真诗,持论以“七子”为非,然又能不掩“七子”之长,如称李梦阳“七言古风几于逼真子美”,称王世贞“终当以文冠世”等,次《闺秀诗评》,录闺秀诗二十六家诗词四十余首;四为《谐史》一百四十余则,附谜语。是集亦有万历刊本及潘之恒《恒史抄》本。另其恤刑云南时曾辑《皇明十六种小传》,凡一百五十二篇,万历二十九年刊本亦存。至明末刊本《雪涛谐史》十种十卷,则出于后人掺假造作。盈科卒后,袁宏道作《哭江进之》十首,其诗序云:“进之才俊逸爽朗,务为新切,嘉﹑隆以来所称大家者,未见其比。但其中尚有矫枉之作,为薄俗所检点者。”袁中道为其作传,谓其诗“多信心为之,或伤率意,至其佳处,清新绝伦;文尤圆妙”。又云:“进之可爱可惊之语甚多,中有近于俚语者,无损也。稍微汰之,精光出矣。”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七录其诗一首,“诗话”云:“进之与袁中郎同官吴下,其诗颇近‘公安’派,持论亦以‘七子’为非,特变而不成方者。中郎谓其矫枉之过,所谓笑他人之未工,忘己事之已拙,文人通病大抵然矣。”清廖元度《楚风补》卷二四录其诗十五首。清邓显鹤《沅湘耆旧集》卷二〇一录诗四十五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一七录其诗四首。清黄宗羲《明文海》录其文七篇,黄百家《明文授读》卷三二记云:“先夫子(黄宗羲)曰:‘盈科……与袁石公(袁宏道)同官,其《雪涛阁集》一宗石公,而才不及,然疎爽可观。’”清应先烈《常德文征》录其文十五篇﹑诗一百二首。清同治罗汝怀《湖南文征》录其文十三篇。生平见钱希言《进之江公墓志铭》(万历刊《松枢十九山》之《讨桂编》卷一七)﹑袁中道《江进之传》(《珂雪斋前集》卷一六)﹑《(嘉庆)常德府志》卷三八《江盈科传》。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