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应策 |
释义 | 李应策 (1554-?)字成可,号苍门。陕西西安府蒲城人。蒲城西北有苏愚山(又名丰山),因又自号苏愚山人。万历四年(1576)举人,十一年进士,馆选庶吉士失利,观政兵部,授任丘县令。丁母忧归,起补成都知县,旋再丁父忧,十九年起补安阳知县。二十三年经科道考选,迁刑科给事中,转户科。二十八年升太常少卿,仕至通政司左通政,三十年告准致仕,家居卒,年八十余。在朝近于东林,尝参劾石星,疏停矿税。好文学,与同年汤显祖交,多有唱和往来。著述现存明末刻诗文别集《苏愚山人续稿》三十卷(部分板心题《苏愚山洞续集》),集内有崇祯八年(1635)纪事,其刻当在此年后。诗文大体按体分卷,然编次凌乱,或有一卷同收诗文者。所见孤本缺卷一九﹑卷二九,现存二十八卷计收诸体诗一千八百余首,词曲五百余首(内可确定为词者三十余首,余四百八十余首则为散曲小令),赋﹑骚及各体文六百余篇。其散曲三居其二为北调,风格粗豪,又间以军国时事入曲,直言爱憎,异于他人。方志另著录其有《谏垣题稿》八卷﹑《黉宫补漏》二卷﹑《六纬质难》七卷﹑《摹真藻》四卷﹑《李氏世遗录》三卷,均未见。尝为杨爵《杨忠介集》作后序,集内收其悼诗二首﹑揭墓诗二首。近人赵尊岳《明词汇刊》据《苏愚山洞续集》录其词为《苏愚山洞词》一卷,内或误选散曲,集中则尚有诗余未录。生平见《(雍正)陕西通志》卷六〇﹑《(乾隆)蒲城县志》卷七。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