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朱橚 |
释义 | 朱橚 (1361-1425)周定王。朱元璋第五子。洪武三年(1371)封吴王,十一年(1378)改封周王,与燕﹑楚﹑齐三王暂驻凤阳,十四年就藩,国开封。二十二年任宗人府左宗人,弃国居凤阳,高祖怒,将徙云南,寻止,因羁居京师,世子朱有燉理藩事,二十四年敕归藩。建文初,以谋反贬为庶人,窜云南蒙化,复召还京,锢之。成祖即位,复爵归旧封,洪熙元年(1425)闰七月二十卒,年六十五。《四库全书》收其《救荒本草》二卷及《普济方》四百二十六卷。曾从永乐所赐元故宫人得闻元宫旧事,撰《元宫词》百首,后人或误以为其子朱有燉所作。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乾集录《元宫词》四十六首,即作宪王朱有燉作。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一下录《元宫词》六首,“诗话”云:“《元宫词》百首,宛平刘效祖序称周恭王所撰,固谬,钱氏《列朝诗集》作‘周宪王’,亦非也……按序所云,《元宫词》当是定王作。”甚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元宫词》一卷,“提要”云:“寻常宫怨之词殆居五分之一,非惟语意重复,且历代可以通用,不必定属于元,颇为冗泛。其他切元事者,皆无注释,后人亦不尽解。”清末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录其诗四首。生平见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一《周定王(传)》﹑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一六《诸王一》。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