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张九成 |
释义 | 张九成 (1092——1159)字子韶,号无垢居士,又号横浦居士,祖籍开封(今属河南),后徙钱塘(今浙江杭州)。游学京师,从杨时学。绍兴二年为进士第一,授镇东军签判。与提刑强宗臣意见不合,投檄归居,从其学者甚众。赵鼎荐于朝,召为著作佐郎﹑迁著作郎。除宗正少卿,权礼部侍郎兼侍讲,兼权刑部侍郎。因论和议忤秦桧,谪知邵州。御史复言其矫伪欺俗,谤讪朝政,落职,谪居南安军。秦桧死,起知温州。绍兴二十九年卒,年六十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八二)。宝庆初,特赠太师,封崇国公,谥文忠。张九成为南宋时理学大儒,精研义理之学,于诸经均有训释,又与僧徒交往,于禅学颇有造诣,故文章议论多入禅理,但文字明白晓畅,毫不晦涩,朱熹尽管指斥其学为“杂学”,但也称赞其文章“沛然犹有气,开口见心,索性说出,使人皆知”(《朱子语类》卷一三九)。其《廷试对策》,极力陈述恢复大计,规戒朝廷苟安和议之非,指陈时弊,言皆痛切,可称谠论(《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八)。又尝撰《洪皓祭文》,仅寥寥数语,洪迈谓其“情旨哀怆,乃过于词,前人未有此格”(《容斋随笔》卷一五)。其诗有宋诗好发议论的特点,多“禅悦空悟习气”(吴之振《宋诗抄·横浦诗抄序》),也有一些诗写景抒怀,清新淡雅,如“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游南路菩提寺次刁文叔韵》),“江头看浊浪,窗外见青山”(《二月二十四日出城》)。著述甚丰,有《尚书说》﹑《论语说》﹑《孟子说》,大多已残佚。又有《横浦先生文集》二十卷﹑《心传录》三卷﹑《日新》一卷,今存宋刻本﹑明万历吴惟明刻本﹑明万历方士骐重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一七九二至一七九六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四○三一至四○四三收其文十三卷。事迹见《横浦先生家传》(宋刻本《横浦先生文集》附)﹑《宋史》卷三七四《张九成传》。(棘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