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康广仁 |
释义 | 康广仁 (1867—1898)名有溥,字广仁,以字行;号幼博,一号大中,又号大庵。广东南海人。康有为之弟。自少即不事举业,以为中国之弱亡,皆由锢塞人才所致,故深恶痛绝,曾一应试,辄弃去。为小吏于浙江。光绪十八年(1892)梁启超介诸汪康年,终以卑屈于官场为耻而去。能读西书,练于时务。二十三年,于澳门参与筹办《知新报》,后任总理。又赴沪倡设女学堂,与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戒缠足会”,又经理大同译书局,拟首译各国变法之书,并梓行康有为﹑梁启超等所著书。撰文主联英而后图变法,废八股﹑开学校。二十四年,与梁启超入都,助康有为草拟奏稿,商榷变法之议。戊戌政变起,与谭嗣同等同遇难,为六君子之一。潘飞声称其“本工词章”(《在山泉诗话》),而遗作鲜存。梁启超尤称其《题潘兰史〈独立图〉》一诗“牺牲一身为后来国民谋幸福之心,活现纸上”(《饮冰室诗话》)。文亦酣畅深挚。有《康幼博茂才遗稿》。生平事迹见梁启超《康烈士广仁传》,汤志钧《戊戌变法人物传稿》。(王飚)。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