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崔致远
释义
崔致远

(857——928?)字海夫,号孤云,新罗庆州沙梁部人。年十二,随商船入唐求学,在长安学习六年。乾符元年登进士第,时年十八。除宣州溧水尉。广明元年,入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扬州幕,任都统巡官,专掌书记之职。光启元年,表请回国,僖宗许其以唐使节身份归。归新罗后,拜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不为权臣所容,旋出为太山郡太守。真圣女王七年(唐昭宗景福二年),自富城郡太守,拜使唐贺正使,但因世乱而未能成行。次年进《时务策》十馀条,被采纳,进位阿餐。后曾出使唐朝,但难以考其确切年代。因在朝不得意,自四十二岁后,即弃官,逍遥山林之下。先后游历隐居于庆州南山﹑刚州冰山﹑陕州清凉寺﹑智异山双溪寺﹑合浦县别墅等地。晚年携家住伽耶山海印寺。敬顺王二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曾代高丽太祖王建作《檄甄萱书》。约卒于其后不久,享年七十二岁以上。崔致远青年时期在唐生活较久,对汉语文学十分娴熟。今存在高骈幕府间所作文札三百馀篇,包括表﹑状﹑奏﹑启﹑祭文等各种文体,多为骈文,文辞典丽,文笔流畅,颇具特色。在唐期间所作诗,或抒发故国之思,或写军幕生活,亦有怀友送人﹑伤感时事之作,以近体为多。归国后所作诗,对新罗社会问题颇有揭露,亦有歌咏民情风俗之作,晚年则多写遁隐出世之情。另新罗著名叙事长诗《双女冢》,一说亦其所撰。其文学创作,对古代朝鲜文学发展,影响十分巨大。其著作今存《桂苑笔耕集》二○卷,收其在高骈幕府所作诗文,有《四部丛刊》影印高丽本。另《三国史记》﹑《东文选》﹑《东国通鉴》等书中,尚存诗四○馀首﹑文数篇,《大正藏》中收《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一卷。据其在《桂苑笔耕序》中所言,早年又曾有今体赋一卷五首﹑五七言今体诗一卷一百首﹑杂诗赋一卷三○首;在溧水时有《中山覆匮集》五卷,另《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四六》一卷,据说其归国后又撰有《帝王年代历》一书,今皆不存。《唐文拾遗》辑录其文为一一卷,《全唐诗逸》卷中收诗一首,断语七联,《全唐诗补编·补逸》卷一九收诗六○首,《续拾》卷三六补一○首﹑又附录一一首。《三国史记》卷四六有传。事迹另参韦旭升《朝鲜文学史》﹑金东勋《晚唐著名诗人崔致远》(刊《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1期)。(陈尚君)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唐五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7:2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