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宋教仁 |
释义 | 宋教仁 (1882—1913)字遁初,一作钝初,号渔父。湖南桃源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入漳江书院读书。二十九年入武昌文普中学堂,萌发革命思想。次年初,与黄兴﹑刘揆一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任副会长;夏,与吕大森等在长沙组织科学补习所,任文书;冬,参与策划华兴会长沙起义,事泄失败被通缉,逃往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三十一年,与程家柽等创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鼓吹革命。同盟会成立,任司法部检事长。《民报》创刊,任庶务干事兼撰述员。宣统三年(1911),参与策划广州起义,与谭人凤等组织同盟会中部总会,计划在长江流域大举起事。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法制局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农林部总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理事,代理理事长。1913年,主张建立责任内阁,制定民主宪法,抵制袁世凯独裁统治,被袁世凯暗杀。 宋教仁终生以政治活动为主,擅长于政论文,亦能诗,曾入南社。胡朴安《南社诗话》云:南社“湖南社员,于国内负盛名者,当首推宋教仁。”“渔父虽为日报文章,每一问题,必检阅多种书籍,于中国古书,尤三致意。故每一社论出,而必理粹辞粹,彬彬可读也。不甚作韵语,余尝读其《思家》﹑《晚泊》﹑《秋晓》﹑《登韬光》五律四首,诗人之诗,亦不过如是。”著有《宋教仁集》。生平事迹见周天度《宋教仁》(李新﹑孙思白主编《民国人物传》第一卷)。(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