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孟浩然 |
释义 | 孟浩然 (689—740)字浩然,行六。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少年时在故园度过,后隐于鹿门山,读书写作,准备应举。开元十六年,赴京应试,游秘书省,同诸名士赋诗,浩然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叹为清绝,为之搁笔。翌年,落第还乡。十八年,漫游吴﹑越等地,与友人张子容﹑崔国辅交游,前后三年。二十一年,浩然再次入长安,韩朝宗欲荐之于朝,因浩然爽约而未果。二十五年,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二十七年,离幕返襄阳养病。二十八年,王昌龄自岭南北归,至襄阳,访浩然,相见甚欢,食鲜疾动,不久卒,年五十二。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世称“浩然亭”,后更名“孟亭”。浩然终于布衣,沦落平生,然名重当时,李白颂之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捐清芬。”(《赠孟浩然》)浩然与张九龄﹑王维﹑裴朏﹑卢僎﹑裴总﹑独孤策等人为忘形之交;与王维齐名,同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代表诗人,世称“王孟”。浩然工五言诗,“务掇菁藻”,“匠心独妙”(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杜甫称其诗“清诗句句尽堪传”(《解闷十二首》),殷璠评曰:“浩然诗文采䒠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河岳英灵集》)高棅则标举其诗“清雅”﹑“兴致清远”(《唐诗品汇》)。浩然诗,初由王士源编录,又经韦滔整理(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韦滔《孟浩然集重序》),《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孟浩然诗集》三卷,今传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三卷,大体保持原貌。明人有所增补,析为四卷。《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载卷一五九﹑一六○。《全唐诗补编·补全唐诗》补其诗一首,《补逸》复出一首,《续拾》卷一一补六句。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一九○下﹑《新唐书》卷二○三《孟浩然传》,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唐诗纪事》卷二三,《唐才子传校笺》卷二。今人王辉斌有《孟浩然年谱》,刊《荆门大学学报》1987年二期及1988年一期。(吴企明)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