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孙春山
释义
孙春山

(1836—1889)名兆萼,一名燕诒,字汝梅,又字问羹。排行第十,人称孙十爷。原籍浙江余姚,后入直隶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籍。咸丰九年(1859)举人,光绪进士。任职兵部车驾司郎中,后调任会同馆监督。工诗文,精音律,以善书著称,篆刻亦精妙。嗜戏曲,为同治﹑光绪间京剧票友,工青衣,享有盛名。喜与名伶游。能创新腔,并为艺人修改剧本﹑戏词。一时名伶梅巧玲﹑余紫云﹑陈德霖﹑杨月楼等皆向其求教。梅兰芳云:“(孙春山)的文学和艺术的修养都很深,肚子里渊博极了。他不但能创造新腔,同时也常替这些老前辈们修改词句。因为从前的戏词,往往是教师们口传面授,以误传讹的,没有准确的本子的。所以当时我们戏剧界得到他的帮助实在不少”(《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许姬传亦云:“从这次(关于孙春山的)谈话中,可以推想到咸丰﹑同治年间,京剧能够蒸蒸日上,成为全国性剧种,这与艺人们结交知识分子,得到帮助,从剧本﹑表演——读音﹑唱腔﹑身段﹑神情全面提高是分不开的”(《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又据许姬传云,画家孙菊生(孙春山曾孙辈)曾言及“我二十几岁时曾在绒线胡同梅兰芳先生所办戏剧展览馆中见到傅惜华先生,曾出示春山公所著木板剧本,惜已忘其名”(同上)。现所知经其改编的皮黄剧本有《孝义节》﹑《祭江》﹑《二进宫》﹑《孝感天》﹑《监酒令》等,并著有《顾曲杂记》。生平事迹见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陈彦衡《旧剧丛谈》(载张次溪编《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许姬传《许姬传七十年见闻录·谭鑫培的艺术道路》等。(梁淑安)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近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5 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