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椿 |
释义 | 姚椿 (1777—1853)字子寿,一字木春,自号樗寮生。江苏娄县(今松江县)人。十岁,通声律,诵全唐诗。遇未见书,辄手自钞录。年十八,以监生应顺天乡试,名噪京师。后连试不遇,日与洪亮吉﹑杨芳灿﹑张问陶等,“极论词赋,气甚凌厉,贤士大夫多道其贤”(《清史列传》本传)。其父令仪佐戎幕,即随父南北奔驰,游历山川,结交贤者,更求有用之学。凡河漕﹑农桑﹑边防及民间疾苦,无不关心,并考稽史传,悉心研究,务求有用于世。旋即受学于姚鼐,学古文义法。道光元年(1821),松江知府欲以其与彭兆荪荐为孝廉方正,固辞不就。先后主讲河南夷山﹑湖北荆南﹑松江景贤书院,以实学励诸生。咸丰二年(1852),出示文稿,由门人杨象济编为《晚学斋文集》。次年,卒。论文必举桐城派所言,以为文之所用有四:“明道,记事,考古有得,言词之美。”(《桐城文学渊源考》本传)论诗“以讽谕为主,以音节为辅,以独造为境,以自然为宗”(沈曰富《姚先生行状》)。其文“义法高洁,不事雕琢,磅礴而出,和平淳雅,穆然雅音,实以度胜。而中含实理,得桐城正绪”(同上)。著有《晚学斋文集》一二卷﹑《通艺阁诗钞》八卷﹑《通艺阁诗录》八卷﹑《通艺阁诗三录》八卷﹑《和陶诗》三卷﹑《樗寮诗话》三卷﹑《樗寮文续稿》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八六﹑《清史列传》卷七三﹑沈曰富《姚先生行状》(《续碑传集》卷七八)﹑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卷六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