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善无畏 |
释义 | 善无畏 (637——735)唐代僧人,佛经翻译家,与金刚智﹑不空同为密宗创立者,合称开元三大士。其名音译为戍婆揭罗僧诃,亦译输波迦罗,意译正翻为净师子。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释迦牟尼季父甘露饭王后裔。十三岁传乌荼国王位,后让位于兄出家,往南印﹑中印各地参学,后归依那烂陀寺长老达摩毱多,研习密教,并受灌顶。八十岁左右,遵师命携带梵本经到中国弘扬佛法,中经加湿弥罗﹑乌苌等国,入突厥讲《毗卢遮那经》,由西州入唐。开元四年到达长安,敕于兴福寺安置。五年,在西明寺菩提院译出《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一卷。十六年,随玄宗至洛阳,在奉先寺继续翻译。先后译出《大毗卢遮那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苏悉地羯罗经》等重要密宗经典。并讲《大日经》,由一行撰成《大日经疏》二○卷。二十三年卒于长安大兴善寺,年九十有九。善无畏在当时弘布密教,又教授梵文拼法,开始讲求悉昙之学。并擅长工巧艺术,善绘曼荼罗画,对汉地工艺及佛教美术均有一定影响。《宋高僧传》卷二﹑《开元释教录》卷九有传,另参李华《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大唐东都大兴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陈允吉﹑卢苇菁)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