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黎庶昌 |
释义 | 黎庶昌 (1837—1898)字莼斋。贵州遵义人。幼丧父,家贫,靠母纺织,维持生计。少从郑珍﹑莫友芝学,稽经考道,学以大进。同治元年(1862),清廷下诏求言,以廪贡生上书言事,受赏识,委知县,派往安庆曾国藩大营差遣。曾氏爱其才,留幕府办事。师事曾国藩,受古文法,与张裕钊﹑吴汝纶﹑薛福成等友善,相与讲求古文义法,被目为“曾门四弟子”。光绪二年(1876),随郭嵩焘出使欧洲,先后任英﹑法﹑德﹑西班牙四国使馆参赞,并游奥﹑比﹑瑞﹑葡等国,辑成《西洋杂志》。五年,赴巴黎代表中国参加建造巴拿马运河的国际会议。七年,奉调任驻日大臣。十年,丁母忧归国。十三年,复任驻日使臣,搜访中国佚失流于日本的古籍,成《古逸丛书》二六种,并将与日人酬唱之作,辑为《日东文宴集》三编。又拟《古文辞类纂》及《经史百家杂钞》体制,于十五年编《续古文辞类纂》八卷。十六年,驻日期满归国,旋任川东兵备道,谋求改革。其为文,“远师桐城,近法湘乡,不规规于一格,而气又足以振之。所为碑传文字,严谨有法”(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拙尊园丛稿》)。著有《拙尊园丛稿》六卷﹑《丁亥入都纪程》二卷﹑《西洋杂志》八卷﹑《曾文正公年谱》一二卷﹑《黎氏家谱》一卷﹑《奉使英伦记》一卷﹑《使东奏议》二卷﹑《使东文牍》二卷﹑《拙尊园画存录》一卷﹑编有《续古文辞类纂》二八卷﹑《古逸丛书》二六种二○○卷﹑《日东文宴集》等。生平事迹见《清史稿》卷四四六﹑夏寅官《黎庶昌传》﹑叶昌炽《黎庶昌莼斋事实》(《碑传集补》卷一九)﹑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卷四﹑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卷二○等。(牛仰山)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