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遵宪 |
释义 | 黄遵宪 (1848—1905)字公度。别署人境庐主人﹑东海公等。广东嘉应(今梅州市)人。父黄鸿藻为咸丰举人,官至广西思恩府知府。黄遵宪同治六年(1867)中秀才,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年(1876),应顺天乡试中举。同年应聘为驻日使馆参赞,次年赴任。驻日期间读卢梭﹑孟德斯鸠之书,萌发维新改革思想,着手撰写《日本国志》,以期为中国变革之借鉴。八年春,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时值美国排斥华工浪潮,曾据理保护华工。十一年,请假回国,完成《日本国志》的写作。十五年,任驻英使馆参赞,开始编辑《人境庐诗抄》。十七年秋,调任驻新加坡总领事。二十年,中日战争爆发,两江总督张之洞以筹防需人,奏请调其回国。次年,就任江宁洋务局总办,负责处理江西等五省教案。同年,加入强学会。二十二年,奉旨陛见光绪皇帝,委婉陈请变法维新。二十三年,改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协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设保卫局,与梁启超﹑谭嗣同等创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湖南不缠足会,以期开通民智,提高绅权,削弱官权。二十四年四月,与康有为﹑谭嗣同﹑张元济和梁启超五人,同被徐致靖保荐为通达时务人才。六月,命以三品京堂充出使日本大臣,因病滞留上海。八月,政变作,被免职。几被捕,得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之助而幸免。九月,回籍。以读书﹑办学校﹑教子孙自遣。三十一年,病逝。 黄遵宪早年即能超越汉学与宋学之争而倡导新学,亦能超越唐诗派与宋诗派之争而倡导“我手写我口”。后又主张复古人比兴之体,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取《离骚》乐府之神理,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进行诗的改革。梁启超曰:“近世诗人,能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者,当推黄公度。”(《饮冰室诗话》)高旭曰:“黄公度诗独辟异境,不愧中国诗界之哥仑布矣”(《愿无尽庐诗话》)。陈衍曰:“《人境庐诗》,惊才绝艳,人谓其濡染定盦,实则宗仰《晞发集》甚至。”(《石遗室诗话》)吴宓曰:“昔梁任公尝推黄公度﹑夏穗卿﹑蒋观云为近世诗界三杰。细按之,蒋君殊平庸,夏君为史学家,惟黄先生可当此名,实则黄公度先生乃近世中国第一诗人。”(《空轩诗话》)钱钟书曰:“近人论诗界维新,必推黄公度。《人境庐诗》奇才大句,自为作手。五古议论纵横,近随园﹑瓯北,歌行铺比翻腾处似舒铁云,七绝则龚定盦,取经实不甚高。语工而格卑,伧气尚存,每成俗艳。”(《谈艺录》)著有《人境庐诗草》一一卷﹑《日本杂事诗》二卷﹑《日本国志》四○卷。生平事迹见梁启超《嘉应黄先生墓志铭》(《碑传集补》卷一三)﹑《清史稿》卷四六四﹑钱仲联《黄公度先生年谱》﹑杨天石《黄遵宪》(赵慎修)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