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作者或作品:

 

词条 黄宗羲
释义
黄宗羲

(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浙江余姚人。父尊素为明御史,以东林党人劾魏忠贤,与杨涟﹑左光斗等同死狱中,事具《明史》。宗羲为父入都讼冤,事白而力挫诸逆,忠臣孤子之声闻都下。受家庭影响,重气节,轻生死,严于操守,明辨是非。为东林弟子领袖,参与作《南都防乱揭》攻阮大铖,几被杀。清兵南下,黄宗羲组义师抗击失利,入四明山结寨自固,又依鲁王入海图谋恢复。事败后潜心学术著述。清廷威胁利诱,屡经征召,终不为所动,拒不赴应。黄宗羲早年承山阴刘宗周之学,闻诚意慎独之说,缜密平实。后治史穷经,遍学天文﹑地志﹑历算﹑音律,九流百家,无不精研,一反明末空虚浮浅学风,成为博学宏通﹑人品超群的大家。著述宏富,《明文海》四八二卷,选自明人文集二○○○余家,与《十朝国史》相首尾,又有《明文授读》六二卷。所撰《明儒学案》详述明代学术流派分合得失,与晚年所辑《宋元学案》合志七○○年儒苑门户。《明夷待访录》集中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明确指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揭露封建帝王“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其一人之淫乐”并“视为当然”,故而“为天下之大害”。提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制度亦予猛烈抨击。这种批判,承前启后,具有巨大的历史意义。他与顾炎武﹑王夫之同为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工文,初师钱谦益,致力于唐宋派古文,抄读绛云楼等藏书。所作散文宏伟浑朴,纵横恣肆,有《南雷文案》一○卷,《南雷文定》前集一一卷﹑后集四卷﹑三集三卷﹑四集四卷﹑五集三卷,又约之为《南雷文约》四卷。其中文章多为明清易代之际许多入物故事记述,从诸方面反映出社会大变动的历史背景,也显示出作者表彰忠烈的高尚情操。其论文主张言之有物,反对“徒欲激昂于篇章字句”的空洞作品。在《明文案序》等文中对明代拟古浮薄的文风严加批评。所作许多传状碑文,由于熟悉明代典故史实。且多亲历见闻,尤擅叙事。于表彰忠义之士坚定操节与壮烈行为,如写张煌言﹑陆宇𤐣﹑刘宗周等刻划人物,逼真传神,叙述史事,脉络分明,可谓文情并茂。黄宗羲主张“诗以道性情”(《马雪航诗序》);“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诗历题辞》)。又反对虚伪的模仿与形似,崇尚真实的表现,“俗人率抄贩模拟,与天地万物不相关涉,岂可为诗!”(《陆𨱅俟诗序》)诗作成就虽不及其散文,但《南雷诗历》四卷中直抒胸臆﹑不事雕饰的感旧怀人之作。情深意切,不堕其顽强意志与乐观精神。作者本有“以诗证史”之说,所作《感旧》﹑《山居杂咏》﹑《八哀诗》等均可作史诗读。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儒林》本传﹑全祖望《梨洲先生神道碑文》﹑钱实甫《黄宗羲传》﹑清人黄炳垕﹑近人谢国桢均有《黄梨洲年谱》。(吴正明)

出自:《中国文学家大辞典·清代卷》
随便看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0 5:5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