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出 |
释义 | 高出 (生卒年不详)字孩之,自署海上无无居士。山东登州府莱阳人。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人,明年进士,除直隶大名知县,改曲周﹑卢氏。迁南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简放苏松参议,进按察副使。迁河南参政,进按察使,降副使,调辽东道监军,又调广宁道监军,改西平堡监军。天启元年(1621)辽阳陷于后金,被逮下狱,天启末被赦。自十七八岁,即喜为诗,数十年不辍,在狱五年,竟作诗四卷。其原有万历四十五年自刊本《高孩之二集》,内《庐隐集》六卷,收诗近五百首,《郎潜集》六卷,收诗六百九十余首。出狱归家后,辑其诗为《镜山庵集》二十五卷,首有其天启六年冬自序。内前六卷题为《初删稿》,初七至卷八为《槎亭稿》﹑卷九为《山中遗稿》;卷一〇至卷一五为《庐隐集》六卷,卷一六至卷二一为《郎潜集》,卷二二至卷二五题《拘幽稿》,各卷分别有《自序》。是集计收诗达二千五百余首。其《拘幽稿》末卷,有题《戊辰元日》﹑《已巳元日元白体》诗,则所收诗己有崇祯二年(1629)之作,故是集当为其出狱后所刊(后又有清活字印本)。其天启六年冬《初删稿序》云:“余自十七八岁时即喜慕为诗。顾生长寒僻,不得见古人诗。稍传诵数首,辄欣然欲效之。幸弱冠博一第,早舍制义。而筮仕得大名弹丸一邑,崇朝听览,辄放衙闭阁卧,乃始得肆力于诗学。初读弇州诗,即学为弇州;己读济南﹑北地诗,即学为济南﹑北地;继诵杜陵诗,则又专学杜陵。久之,乃自初唐溯之于六朝,溯之于汉魏,因溯之于《三百篇》,以极其变化之极则。”略陈其学诗之经历。陈济生《天启崇祯两朝遗诗》卷一〇录其诗五十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五八录其诗八首,“诗话”云:“孩之家本东莱,不袭历下(李攀龙)遗派。如蘋婆果初生,食之味虽近醡,尤胜冬月储藏,软同绵絮。”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三首。清宋弼《山左明诗钞》卷二六录其诗五十四首。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二录其诗二十八首,按语云:“孩之《初删集》拟古为多,痕迹未化。《庐隐》﹑《郎潜》,骨劲气沉,如厉翮之鹰,凡鸟当之,无不披靡。” 生平见《(光绪)增修登州府志》卷三九﹑《(1935)莱阳县志》卷三之一。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