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释溥洽 |
释义 | 释溥洽 (1346-1426)字南洲,晚号迂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俗姓陆,称陆游后人。十二岁于本郡普济寺出家,数侍名师,至明初成名僧。洪武十六年(1384)居苏州北禅寺,又住杭州下天竺,二十二年召为僧箓司右讲经,二十五年代释梦观主天禧寺,又三年,由左阐教升左善世。成祖入南京,命道衍(姚广孝)主教事,改其为右善世,旋因事下诏狱,久之乃释,仍为右善世。仁宗即位,乞于南京报恩寺养老,宣德元年(1426)七月二十八示寂,年八十一,塔于长干西南之凤岭,杨士奇为撰塔铭。或言靖难兵入南京,建文出逃,成祖疑溥洽与闻其事,将其囚之十余年,至永乐十六年(1418),因姚广孝临终之请,始得释(郑晓《今言》)。熟释典,善讲经,旁通儒书,间以余力为诗文。清张廷玉《明史·艺文志》著录其《雨轩语录》五卷﹑《雨轩外集》八卷,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金刚经注解》附录二卷,均未见传。释正勉﹑释性𣻢《古今禅藻集》录其诗三首。毛晋《明僧弘秀集》卷一〇录其诗六十九首。顾起纶《国雅》卷二〇﹑李腾鹏《皇明诗统》卷四二录其诗一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闰集录其诗二十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九一录其诗一首。清张豫章《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录其诗十三首。清王辅铭《明练音续集》卷末录其诗一首。清朱绪曾《金陵诗征》卷四四“方外”录其诗二首。生平见杨士奇《僧箓司右善世南洲法师塔铭》(《东里文集》卷二五)﹑王鏊《姑苏志》卷八﹑释明河《补续高僧传》卷二五。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