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公著 |
释义 | 吕公著 (1018——1089)字晦叔,寿州(今安徽凤台)人,吕夷简子。仁宗时,以父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召试馆职,不就,通判颍州,与郡守欧阳修为讲学之友。判吏部南曹,除崇文院检讨﹑同判太常寺。英宗即位,加龙图阁直学士,出知蔡州。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熙宁初,知开封府。二年,为御史中丞,出知颍州,知河阳。八年,迁翰林学士承旨,改知审官院,擢同知枢密院事。元丰五年,除资政殿学士,为定州安抚使,徙扬州。哲宗即位,还为侍读学士,拜门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三年,拜司空,同平章军国事。明年卒,年七十二,赠太师﹑申国公,谥正献。公著自少讲学以治心养性为本,讲说尤精,语约而理尽。其《分题得瘿木壶》诗记刻琢瘿木为酒壶,谓“饰陋就其长,皆得为良士”,“是惟圣人心,能通天下志”,隐含讽谏之意。著有《吕正献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今已佚。《全宋诗》卷四五二录其诗十八首。《全宋文》卷一○九二至一○九六收其文五卷。事迹见《东都事略》卷八八﹑《宋史》卷三三六本传。(李文泽)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