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㦂 |
释义 | 吕㦂 (1449-1511)字秉之,号九柏。浙江嘉兴府秀水(今嘉兴)人。吕原之子,以荫补国子生,学诗于黄岩谢铎。成化三年(1467)恩授中书舍人,乞与试,所司执故不许,宪宗特许之。成化七年(1471)举顺天乡试,明代舍人得赴试,自其始。历礼部员外郎﹑郎中,擢南京太仆寺少卿,改通政,迁南太常寺卿。正德二年(1507)致仕,越四年卒,年六十三。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其《九柏山房存稿》七卷,未见传。徐泰《皇明风雅》卷三二录其诗一首。李腾鹏《皇明诗统》卷一二录其诗四首。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明诗选》录其诗六十余首。清钱谦益《列朝诗集》丙集录其诗三首,“小传”谓其“读书赋诗,至老不倦”。清沈季友《槜李诗系》卷一〇录其诗八首。清朱彝尊《明诗综》卷二四录其诗一首,“诗话”云:“太常诗名藉甚朝野,特为吴中文﹑沈诸君所推重,人不敢以任子视之。是时诗派方习为纤丽圆熟,太常独好盘硬语,宜其傲倪一世也。”清末陈田《明诗纪事》丙签卷六录其诗一首,按云:“九柏诗质悫少韵,特劬于学,与刘文和子鈗并称于时。”生平见文徵明《吕公行状》(《甫田集》卷二五)﹑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七六。 |
随便看 |
文学辞典收录16408条文学常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今文学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及分析,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